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明确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的阶级性质,他认为资产阶级 “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因此,他明确提出要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最终达到“自由人联合体”,以实现人类最终解放的观点。

——摘编自杨春志《马克思民主思想:从浪漫主义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

材料二   19204〜5月间,列宁写成并出版《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其中,他强调了党的工作必须通过苏维埃来进行。苏维埃里的工作者是共产党员,他们以及整个苏维埃机构接受党的领导。俄国已经建立了各级苏维埃组织,由基层苏维埃即县苏维埃将觉悟的工人派往乡村担任各种领导职务,来实现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从而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或无产阶级民主。

——摘编自俞良早《列宁由理想化民主向现实民主的思想转变》

材料三   到现在(19496月)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和基本的经验,就是这两件事:一 是在国内,唤起民众。这就是固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二是孙中山积极探索四十年的经验和中国共产党探索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选择的道路“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这里讲的“一边倒”,着重是讲我们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马克思和列宁民主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民主思想提出的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思想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发展的历史意义。
19-20高三下·河南平顶山·开学考试
知识点:《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的特点和意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6年,孙中山第一次阐发其对外思想:所有中国此前与各国缔结的条约继续有效,偿款外债照旧担任,一体保护所有外国人的权利等等。1912年他向各国发布的《对外宣言书》,与1906年的思想基本一致。五四运动以后,孙中山的外交思想开始有所转变。他认识到“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失败之根源”。微博认为,西方列强对弱小国家,“都是讲战争,主张帝国主义去灭人的国家”。因此,他主张要“取消此等条约(一切不平等之条约)中所定之一切特权……以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之势力”。并指出,十月革命是国际革命的开端和国际民族解放的起点,呼吁被压迫民族与不压迫人也不被人压迫的民族要团结起来,以实现国际革命之成功。

——据邵德门《孙中山政治学说研究》等

材料二 ……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这两件事:(一)在国内,唤起民众……(二)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 道路是没有的。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630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孙中山外交思想转变及毛泽东外交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和毛泽东在外交思想上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共同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指出“(巴黎公社)一切公职人员毫无例外地完全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撤换,把他们薪金减到普通的工人工资的水平,这些简单的和不言而喻的民主措施使工人和大多数农民的利益完全一致起来,同时成为资本主义通往社会主义的桥梁”。

材料二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三   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在国内,唤起民众。这就是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19496月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巴黎公社相关举措说明其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2)据材料二,指出列宁对无产阶级政权的认识。为此,他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3)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指出《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时的国内革命形势。
外交思想

材料一:1906年,孙中山第一次阐发其对外思想:所有中国此前与各国缔结的条约继续有效,偿款外债照旧担任,一体保护所有外国人的权利等等。1912年他向各国发布的《对外宣言书》,与1906年的思想基本一致。五四运动以后,孙中山的外交思想开始有所转变。他认识到“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失败之根源”。孙中山认为,西方列强对弱小国家,“都是讲战争,主张帝国主义去灭人的国家”。因此,他主张要“取消此等条约(一切不平等之条约)中所定之一切特权……以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之势力”。并指出,十月革命是国际革命的开端和国际民族解放的起点,呼吁被压迫民族与不压迫人也不被人压迫的民族要团结起来,以实现国际革命之成功。

——据邵德门《孙中山政治学说研究》等

材料二:……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这两件事:(一)在国内,唤起民众……(二)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和毛泽东在外交思想上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外交思想转变及毛泽东外交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补充表格。
时代背景                 思想家孙中山毛泽东
国内反帝情绪高涨(2)
国际(1)(3)_____格局趋于形成,两大阵营尖锐对立; 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3)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要谈谈你对孙中山和毛泽东外交思想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