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的国民生产毛值,1934至1936年分别为213、237、259亿元。其次,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最后,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致力于资本需要量大、资金周转慢、盈利少、风险大,而为一般民族资本家所不愿问津的重工业及国防工业。这些努力后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浙赣线在军运及沦陷区各路机车车辆之撤退,工商物资之疏散,难民之迁移后方等抗日事宜,俱尽最大之努力。

——摘编自刘大钧《国民所得》

材料二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把扶贫工作提升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的积累为帮助7亿中国人摆脱贫困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目前有五种扶贫方式:产业扶贫,即创立可持续发展的微型企业;异地搬迁;教育和培训;为生活在环境脆弱地区的人们提供生态补偿;以及社会保障、医疗补贴和对无劳动能力的人直接给予补助。各村都指定了专职的官员负责实施精准扶贫。在中国,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地方党委协调一致共抓扶贫工作。此外,为了确保扶贫效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各级政府还会定期随机地进行第三方评估。

——摘编自罗伯特·库恩《对中国70年以及我个人30年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特点和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扶贫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9-20高二上·安徽安庆·期末
知识点: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扶贫帮困、改善民生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先秦《周礼》“荒政十二策”,到南宋《救荒活民书》,再到清代《荒政辑要》,中国古代在贫困救助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孙中山特别重视扶贫帮困民生战略。1919年他在《建国方略》中指出:“夫国之贫弱,必由一定之由也,有以地小而贫者,有以地瘠而贫者,有以民少而弱者,有以民愚而弱者。”关于扶贫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实业”:“实业乃富国之本”,“今之美国,吾人知其为世界最富最强之国也,然其所以致富强者,实业发达也。”孙中山指出,一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建设,通过发展交通促进货物流通交易。二要发展特色产业。孙中山提出中国是茶业的故乡,应重点发展“茶业”。

——摘编自黄和平《孙中山习近平扶贫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三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把扶贫工作提升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的积累为帮助7亿中国人摆脱贫困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目前有五种扶贫方式:产业扶贫、即创立可持续发展的微型企业;异地搬迁;教育和培训:为生活在环境脆弱地区的人们提供生态补偿;以及社会保障、医疗补贴和对无劳动能力的人直接给予补助。各村都指定了专职的官员负责实施精准扶贫。在中国,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地方党委协调一致共抓扶贫工作。此外,为了确保扶贫效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各级政府还会定期随机地进行第三方评估。

——摘编自罗伯特·库恩《对中国70年以及我个人30年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扶贫济困救助实践的特点,并分析古代注重扶贫救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扶贫济困思想的内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扶贫济困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英国工党上台于1946年至1948年,通过了一系列法令来建立了“福利国家”,此后,英国逐渐形成了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其特点是全民保,具有明的普适性。但是,普适性原则与英国公民的普选权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就产生了另外一个怪圈,战后工党和保守党为了争取大选的胜利,在福利项目上互相攀比,花样翻新,致使历年的福利开支呈现只能上不能下的局面,财政支出不断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矛盾逐渐化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首先是经济发展的停滞;其次是旺盛的需求与发展的国内经济之间的矛盾使得进口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英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降低,出口受控,福利国家体制已难以为继。

——摘编自赵枫《西方福利国家危机与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折20世纪70年代英国福利制度“难以为继”的原因。

材料二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把扶贫工作提升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有五种扶贫方式:产业扶贫即创立可持续发展的型企业;异地搬迁;教育和培训;为生活在环境脆弱地区的人们提供生态补偿;以及社会保障,医疗补贴和对无劳动能力的人直接给予补助各村都书指定了专职的官员负责实施精准扶货,在中国,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地方党委协调一致共抓扶贫工作。此外,为了确保扶贫效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各级政府还会定期随机地进行第三方评估。

——摘编自罗伯特库恩《对中国70年以及我个人30年的思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扶贫工作的特点。
古往今来,政府都特别重视经济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19341936年分别为213237259亿元。其次,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最后,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致力于资本需要量大、资金周转慢、盈利少、风险大,而为一般民族资本家所不愿问津的重工业及国防工业。这些努力后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浙赣线在军运及沦陷区各路机车车辆之撤退,工商物资之疏散,难民之迁移后方等抗日事宜,俱尽最大之努力。

——摘编自刘大钧《国民所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特点和积极意义。

材料二   重商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于封建制度瓦解和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6世纪,随着王权的扩张,封建国家开支增加,作为力量弱小的商业资产阶级希望国家对工商业活动和商业资本给予支持和保护,早期重商主义思想在西欧得到发展。早期重商主义强调民族国家利益至上,在经济政策上主张实行国家主导的间接宏观调控的政策,主张鼓励本国产品出口,缩减外国货物进口,主张国家垄断对外贸易。重商主义学说开始是作为“国家政策”形成的,而后才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从而形成了重商主义理论体系。

——摘编自黄光耀《论17世纪英国重商主义殖民思想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早期重商主义形成的背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