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2 组卷2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得民时善教得民心”“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化之官),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摘自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击奸去奷之本莫深于严刑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不求善藉刑以去刑。

——擒自商鞅《商君书·开塞》

材料三   战国时期诸侯争雄兼并战争连年不绝。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民的价值进一步受到重视。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进一步总结道“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蒙。”“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

——摘编自张晋藩《民惟邦本:古代治国重要经验》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孟子和商鞅两人治国主张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提出上述主张的共同目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
19-20高二上·湖南永州·期末
知识点:儒家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