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中西文化论战则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次论战中心论题的变化和时间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材料一:(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为论争的第一阶段)。陈独秀认为“(东洋文明)……名为‘近世’,其实犹古之遗也。可称曰‘近世文明’者,……即西洋文明也,……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杜亚泉认为:以儒家为主体的固有文化,是中国衡量是非的统一标准。由于西方文化的输入,破坏了这种统一的标准……。因此,“决不能希望于自外输入之西洋文明,而当希望于己国固有之文明”。当今,“救济之道,在统整吾国固有之文明”。

———《中华文化通志·现代文化志》

材料二:(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1920年为论争的第二阶段)。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固有文明不仅不能“革除”,而且还应该与西方文明调和折衷,把西方文明融合于中国文明之中。……新文化的主张者们大都认为,……东西方文明是不相融的,前者是“已死的东西”,后者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   

———冯天瑜《中国文化发展轨迹》

材料三:(从1921年到1927年为论争的第三阶段)。(梁启超在《欧旅心影录》中借一位法国人的话说)“西方文明已经破产,正要等到东方文明来救我们,你何必又到我们欧洲来找药方呢?……”(梁漱溟认为)人类文化要发生“由西洋态度变为中国态度”的“根本改变”,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之复兴”。

———冯天瑜《中国文化发展轨迹》

材料四:对梁漱溟文化理论提出批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胡适、张东荪等人坚持走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之路,而瞿秋白等则提出应该建立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以取代封建宗法文明和开始走下坡路的资产阶级文明。

———《中华文化通志·现代文化志》


回答:
(1)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高举的大旗是什么?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
(2)分析材料一、材料二,中西文化论战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论争重点分别是什么?综合材料三、材料四,中西文化论战第三阶段的论争重点表面上是什么问题?实际上主要在论争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中西文化论战。
10-11高三上·上海浦东新·期末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1915年到1927年,中国思想文化界爆发了一场东西方文化论战。这次论战参加人数之多,规模之大,触及问题之深和延线时间之长实乃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前所未有。

材料一东西文化论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辛实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为中国这个东方古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但由于没有从政治、经济上彻底摧毁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更没有在思想文化领域铲除封建势力的根基。辛亥革命的成果只是昙花一现。民主共和的命运会怎样?国家的出路在哪里?迫切要求人们进行思考和作出回答。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新文化派与杜亚泉、章士钊、梁漱溟等东方文化派之间引发了这次东西文化论战。

——摘编自谭双泉《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论战》

材料二从1916年起,《东方杂志)的主编杜亚泉连续发表文章种击新文化运动,他认为“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文明,正是以教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他指责新思想、新文化自西方输入,“直与猩红热、梅毒等之输入无异”。对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给予了反驳,陈独秀指出: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明,显然已胜过中国文明,不输入欧洲文化,固有的文明能保民族竞存于20世纪吗?“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章士钊、梁启超、梁漱溟等人指出。中国不应该盲目仿效“病态”的西方文明,而应该发扬光大本国固有的精神文化,中国文化在精神上优于西洋文化,全世界都将走“中国的路,孔家的路”。此时胡适、吴稚晖等人仍然坚持其反传统主义的西化立场。

——摘编自李佩《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文化论战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西方文化论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1917年,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他对我国人民传统的爱和平、讲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及均贫富等思想是很推崇的,这也是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的因素。当然,他也很明白,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所以他一再强调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而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同年7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明确表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等鬼话来捣乱”。
——《杜亚泉与陈独秀大论争》
材料二:陈独秀认为,共和立宪制度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这与纲常阶级制绝不相容,二者“存其一必废其一”。……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西方各国推倒了君主与贵族专制,“建立了民主的社会”,……强调人类的平等、博爱与自由,,因此它是真正区别于古代的“近世文明”;而以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则仍旧停滞于宗法专制的封建社会阶段,其文明未脱古代文明之窠臼。
——《陈独秀之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杜亚泉和陈独秀关于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主要观点。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导致杜亚泉和陈独秀观点不同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