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已远远超过前代,社会上兴起奢靡之风。尤其是商人群体,因为没有功名利禄的牵绊,在消费中体现强大财力,引起社会瞩目。成化六年(1470年)户科给事中丘弘等上奏:“近来京师内外,风俗尚侈,不拘贵贱,概用织锦宝石服饰,僭拟无度,一切酒席皆用盘糖缠等物,上下仿效,习以成风,民之困已由此。”

——摘编自魏天辉《明代中后期奢侈风气研究》

材料二   随着17世纪末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和形成,中等阶层(工商业者)的炫耀性消费已经超越了生存需要。过去被视为奢侈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多地进入中等阶层的消费清单,从意大利的建筑设计、法国的内饰品……到中国瓷器、印度织物、希腊和土耳其的古物以及来自亚洲、非洲、美洲珍稀奇异的食品,拥有这些商品和服务在当时被视为时尚、见多识广和现代。时尚成风的结果就是突破了原有的社会等级限制。一些人则相信,这不一定是一种不受欢迎的发展,原因在于国内需求能够促进经济变化和扩展。

——摘编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大讨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及17世纪英国出现奢侈风气的相似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奢侈风气对中英两国造成的影响。
20-21高三上·安徽蚌埠·阶段练习
知识点:明清的商业 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早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叶以后,下层社会的消费发生变化。苏州“不论富贵贫贱,在乡在城,男人俱是轻裘,女人俱是锦绣,货物愈贵,而服饰者愈多”。万历时期大学士市时行认为,“令贵臣大家,争为侈靡,众庶仿效,沿习成风,服食器用,逾僭凌逼。”万历时期吏部尚书张瀚认为:“吴制服而华.…吴制器而美·.…四方重吴服,而吴益工于服;四方贵吴器,而吴益工于器。是吴俗之侈者愈侈,而四方之观赴于吴者。”苏州引导全国消费风气的变化,内地以苏州为消费的“风向标”,消费逐渐趋于奢靡。

——摘编自张邦建《明代中后期消费的特点及消费观的变化

材料二   到了19世纪,贵族的消费模式逐渐向资产阶级扩散。许多消费品不再是只有贵族才能获得,普通消费者也可以从市场上买到。奢华产品不再仅是贵族的私人消费品……成为大众式消费品。有些商品像亚麻布和书籍,17世纪还是富人的奢侈品,而到了1750年则已成为大众商品了。……从远东或新大陆引进许多消费品,这一时期百货商店的出现标志着大众消费在规模和质量上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阶段。

——摘编自李琴《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中后期消费观念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社会消费变化的相同点;分析19世纪西方大众消费兴起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以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对传统的“尚俭去奢”观念进行了猛烈批判,积极构建“崇奢黜俭”消费观。梁启超认为“尚俭”是“上古不得已之陋俗”、谭嗣同指出:奢伦本非天生地就,而是统治者用来维护等级特权的伦理教条。严复在翻译《原富》时对亚当·斯密的“财无滞者,尽家之财皆有息利,尽已之有皆以养工……一国之获利亦阅(大)矣”表示了认同。他认为,“尚俭”容易造成人们只重“节流”、不重“开源”的思维定势,“崇奢”才能促使财富流动,或是通过交换进入市场,或是转化为生产资本,从而避免财产壅积和因财富不均引起的混乱。他主张将资金投放于新式企业的创办,实现财富增殖,最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摘编自黄娟《“崇奢黜俭”思想与近代消费观的重构》

材料二   随着17世纪末英国消费社会的形成,过去被视为“奢侈”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多地进入中等阶层的消费清单,甚至社会下层也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到奢侈消费中来,奢侈消费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现象,成为“没完没了争论的话题”、在大讨论过程中,“有益的奢侈”理论取代了“贫穷效用”理论,逐步承认在所有社会等级中生活舒适和便利同生活必需品一样有益,能够对工业形成强有力的促进。曼德维尔更是将这场大讨论推向了高峰,他将奢侈宽泛地定义为“一切并不直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东西”,直截了当地挑战奢侈品和必需品的界限,公开反驳所有对奢侈的指控,认为奢侈是一项公共福利,奢侈品能够满足人们追求快乐的心理需要,人们沉溺于奢侈品能够推动商业的扩展和穷人就业。

这场大讨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奢侈品的认识,大家不再从道德角度来看奢侈消费的问题,而是从商业经济角度出发,开始关注中等阶层甚至劳工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实践、也使进口商和制造商意识到,奢侈消费为产品革新和时尚与设计的变化提供了大量的商业机会。

——摘编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大讨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崇奢黜俭”消费观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大讨论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中英两国消费观转变对社会转型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的奢侈品消费对贸易、农业以及工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药物、香料(主要是胡椒粉)、香水和发香材料、染料、纺织品、装饰品和衣料等在当时都属于奢侈品,只有富人才用得起。在奢侈工业的巨大利润吸引下,欧洲以及殖民地的农业都为了满足奢侈工业品的需求而向大规模、精细化方向发展,创造了资本主义的农业组织形式,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玉华《为什么奢侈产生资本主义?——谈桑巴特的《奢侈与资本主义〉》

材料二 到18世纪,在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城市中,完整的时尚体系已经形成,并带动了法国社会的平民化趋向。时尚产业和时尚服饰的消费改变了法国妇女,尤其是中上层妇女的地位,将她们推向法国社会文化现代化的前沿。作为时尚商人主要成分的女性衣帽商们,是18世纪后期巴黎服饰时尚的重要推动者。她们运用自己的天赋,将女性的衣服、发型等配上各种雅致的饰物,不断推出引领时尚的新样式,在创造新时尚的过程中展示她们的卓越才华和艺术素质。作为一个地位偏低的社会阶层,以女性为主的时尚商人在法国大革命前夕起到了衔接贵族与平民文化,促使服饰时尚大众化的历史作用,成为推动法国社会转型的不容忽视的进步力量。

——摘编自周薇薇《从宫廷到民间:巴黎的时尚商人及其在法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7世纪欧洲奢侈品消费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时尚产业对法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