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的组织化、资本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大型销售公司、加工企业将大量家庭农场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收购他们的农产品,并为他们提供生产资料、技术咨询、贷款等,……但这种商业资本主义的纵向一体化模式往往意味着对弱小农民的残酷剥削。分散的农户由于自身实力难以对抗资本市场,开始联合起来,在生产资料采购、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相互支持,通过集体行动实现规模效益,形成风险共担、共享利润的组织机构——农业合作社,用以降低经营风险、抵制中间商的剥削。……1844年,世界上第一个合作社——英国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诞生,目标是建立一种“具有共同利益的自立家庭群体”,将合作运动由理论探讨推向社会实践。在19世纪末期,欧美农业合作社增长较快,但业务单一、规模较小,多为区域性地方组织。由于对合作社缺乏了解,政府多处于观望状态,合作社的成立与破产呈现相互交织格局。

——段禄峰《欧美农业合作社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材料二   1953年春,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1953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指出: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并有少量的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实行完全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就是我们党所指出的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法。本法于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美农业合作社成立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个时期农村合作社的异同。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农业合作社的认识。
19-20高二上·湖北·期末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三大改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9月,苏共中央全会决定采取重大措施,对农业实施改革。1953年下半年,苏共中央通过一系列改革农产品收购制度的决议;1954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又提出大规模开垦荒地的决定。以这两项措施的出台为标志,赫鲁晓夫启动了苏联农业的改革,农业成为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口。1958年6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决议,决定对农产品的采购制度和采购价格进行全面改革。取消现行的义务交售制,改成统一的国家采购形式,并提高收购价格以给农民增加收益。赫鲁晓夫还注意给集体农庄放权以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但是由于急于求成,且赫鲁晓夫在全国盲目大搞种植玉米运动和垦荒运动,破坏了农业发展,农业改革成效不大。

—摘编自张喜德、蔡丹《赫鲁晓夫的改革开放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国为适应工业化需要,在1953——1956年间通过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合作经济的途径,对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改革。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群众动员,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获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同和支持。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于1953年12月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定》推进农业合作化的发展。根据中国农村的特点,采取了典型示范、分类指导、逐步过渡的办法,合作化运动发展得很顺利。到1955年底,全国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67万个。这段时期,在实践中遵循了自愿互助的原则,利用互助协作的力量来发展生产力,因而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拥护,农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合作化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摘编自李伟民《金融大辞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苏农业改革中得到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4年斯大林上台执政时,面对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小农经济占优势的情况,斯大林认为,实行农业集体化是克服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巩固苏维埃政权的迫切需要。1929年,苏联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在很短的时期内,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用行政命令将农民使用的土地集中起来,组成劳动组合式集体农庄。制定了对富农采取了暴风骤雨般地“扫地出门”的消灭运动。同时希望通过工业化带动农业机械化,以农业机械化来推动农业集体化。面对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粮食危机,斯大林坚定不移地认为,只要建立起大规模的、机械化的农庄,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粮食问题。

——摘编自汤德森《试评斯大林的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材料二   1951年9月, 党中央制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采取稳步前进的方针,贯彻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制定了由逐步限制富农到消灭富农的剥削,通过和平改造富农的政策。面对工业基础薄弱的情况,党和政府采取了分两步走即先实现合作化,后实现机械化的措施。1953年10月,面对城市和工业建设中出现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中共中央作出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的决定。通过互助合作运动和爱国增产相结合起来,提高了粮食产量,有效缓解粮食供应紧张问题。1956年底,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在总结长期组织农民发展生产的经验基础上,1953年出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农业合作化的步骤,就是从简单的共同劳动、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到在共同劳动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再到实行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最后到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民集体所有制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新中国7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苏两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不同措施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农业合作社规模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在美国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12年美国农产品总量的80%以及出口农产品总量的70%均来自农业合作社。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农业合作社正是由拥有农场所有权的农场主在非营利的基础上为提供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而自愿组织起来的经济组织,是自有自享的法人团体。美国农业合作社类型众多,主要可分为供销合作社、服务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三类,美国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改革和创新,形成了“新一代农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在立法、资金、税收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农业合作社很大的支持,同时美国还有比较完备的农业保险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和私人农业保险公司提供种类多样的农业保险,大大降低了农业合作社的市场风险。

——摘编自赵冉、苏群《美国、日本农业合作社发展特点及启示》

材料二   农业合作化运动作为继土地改革之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深刻变革,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这一运动使中国在基本还处于半封建的状态下,短短几年时间就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正如胡绳所说:“这无论如何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国家的历史和党的历史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虽然我国在引导农民由个体经济转向合作制经济的时机选择上并不成熟,加之在运动中注入了太过明显的政治因素,以致合作化运动中一再产生重大偏差,但是这并不是合作制经济本身的问题……并不代表着合作制经济本身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这恰恰是值得我们今天深入总结历史教训的关键点,也为我们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建立农村合作经济提供了诸多启示。

——摘编自张勇《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反思与启示》

注:材料出处中“建国”应为“新中国成立”,为尊重原文,故不做改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农业合作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是“重要的里程碑”的意义,并分析“重大偏差”产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的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