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2 组卷6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午之败、马关之辱以及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使中华民族的各除级、各阶层、各民族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大祸临头的紧迫感和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耻辱感。维新派领袖康有为1898年4月17日在北京保国会上的演说,淋漓尽致的表达了这种民族危机意识。参加过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吴玉章曾回忆道:“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的,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

——王晓秋《甲午战争与中华民族的觉醒》


材料二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陪都重庆沉浸在一片喜庆氛围中。一次庆祝晚会上,有一则灯谜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其谜面是“小日本投降(打一中国历史人物)”。大家纷纷作答,结果出现五种谜底:分别是“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中华民族觉醒的主要表现。
(2)关于材料二中的五个谜底你同意哪些(至少3个以上)?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你从以上战争的成败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19-20高一上·黑龙江哈尔滨·期末
知识点: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历史灾难的同时,也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正如梁启超所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甲午之败、马关之辱以及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大祸临头的紧迫感和难于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耻辱感。危机意识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近代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和寻找挽救中国的思想和道路”。

——摘编自:施亚美《中国的觉醒与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研究综述》

材料二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已经觉醒,除了少数汉奸以外,中国各阶级、阶层,各党派团体,各民族、宗教,包括海外华侨华人,结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战的正确总战略方针,并把抗日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在这些正确战略方针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挺进华北、华中和华南敌后,建立根据地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战场,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两次中日战争比较研究》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根据材料一,分析甲午战争战败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作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

(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一役”唤起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展的主要爱国活动。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
(3)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