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76
法乃人类秩序的规则,法治乃当世共通理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律是可以移植的,人类社会很早就开始通过移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来建立自己的社会秩序,法律移植也一直被当作促进社会变革的最直接、最有效率的工具。立法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在立法过程中对其他国家相关规则的考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早在古罗马时代,罗马的立法者在立法之前也总是要派代表去其他城邦考察。从历史发展来看,欧洲国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对罗马法研究和移植的热潮。

材料二   从19世纪后半叶起,亚洲国家开始移植西方法律,比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更多地表现为接受外来规则和本土习惯法的融合,从而呈现出法律的现代化特色。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节点上,由于法律资源的稀缺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规则的强烈要求,我国综合借鉴了很多国家相应的法律,比如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就是中国人没有见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情况下出台的。

——均摘自信春鹰主编《全球化与多元法律文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罗马法体系发展的主要历程,概括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例,说明“法律的现代化特色”,简要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出台的原因。
19-20高一上·浙江温州·期末
知识点: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法乃人类秩序的规则,法治乃当世共通理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位置让给袁世凯后,为防止其独裁,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叶起,亚洲国家开始移植西方法律,比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更多地表现为接受外来规则和本土习惯法的融合,从而呈现出法律的现代化特色。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节点上,由于法律资源的稀缺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规则的强烈要求,我国综合借鉴了很多国家相应的法律,比如19797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就是中国人没有见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情况下出台的。

——摘编自信春鹰主编《全球化与多元法律文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体现的“现代化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出台的原因。
从古至今,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律是可以移植的,人类社会很早就开始通过移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来建立自己的社会秩序,法律移植也一直被当作促进社会变革的最直接、最有效率的工具。立法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在立法过程中对其他国家相关规则的考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早在古罗马时代,罗马的立法者在立法之前也总是要派代表去其他城邦考察。从历史发展来看,欧洲国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对罗马法研究和移植的热潮。

——摘自信春鹰主编《全球化与多元法律文化》等

材料二   在专制统治环境下,中国古代不具备产生诸如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的条件。……1907年清廷设立修订法律馆,“参酌西洋法制”,起草民、刑各法典。……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继续主持起草民、刑法典,称为“第二次民律草案”。1930年,国民政府在之前民律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此前,在清政府、国民政府和列强续签商约时,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列强均以颁布民商法典、法治完善为放弃该权的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序言

材料三   1954年宪法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

——曹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罗马法体系发展的主要历程,概括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
(2)指出材料二中国法制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4年宪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简析1954年宪法的意义。

政治生活的有序化、法制化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和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摘编自古罗马法

材料二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

——《毛泽东选集》(第2卷)

材料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己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止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仅以1982一1992年为例,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工会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庐资源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等。

——摘编自赵惜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结合史实说明罗马法与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英国在革命成功后颁布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及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4)综上所述,分析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