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1975年,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后,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仍然重申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摘编自郑谦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通过国民经济翻番地增长,第一步,到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步性。
19-20高二上·安徽铜陵·阶段练习
知识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邓小平理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1963根据毛泽东的设想,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作出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987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的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7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具体化,进一步提出“新三步走”战略
2012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
2017党的十九大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两个一百年”进一步细化,作出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

——摘编自刘志新《百年党史关键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十三大以来“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现代化战略构想(部分)

时间内容
建国初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给中国的定位是: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后来这一目标被表述为“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1953年底,经毛泽东审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对现代化是这样概括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可以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就可以建立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
1964年底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任务:“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82中共十二大确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大会把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由先前的实现四个现代化改为实现小康,从战略指导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急于求成问题。
1987中共十三大指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分三步走:第一步,1980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2012党的十八大报告将21世纪上半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任务正式概括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围绕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摘编自王立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发展的历程与展望》

围绕“新中国的现代化”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两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