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5年8月31日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通过了“中立法案”。它由罗斯福总统签署后于当日生效。其中规定:一旦其他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美国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之后,凡以军械、军火或战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在签署“中立法案”时,罗斯福发表了一项声明,声称“中立法案”“旨在避免卷入战争,表达了政府和人民的坚定愿望”。1937年4月2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1935年“中立法案”的修正案,即《永久中立法》,把禁止供应军火的范围由存在战争状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扩展到进行大规模内战的国家。当时,德、意已经向西班牙的佛朗哥叛乱分子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美国的这一做法,剥夺了西班牙共和国政府从美国购买军火的权利。佛朗哥夸奖罗斯福的行为“像一个真正的君子”,“他的‘中立法’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姿态。”

——摘编自袁明《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通过“中立法案”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中立法案”及修正案产生的影响。
18-19高二下·山东淄博·期末
知识点: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831日,美国两院联席决议案(摘录)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及众议院集会于国会,联合决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之后,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方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之任何港口,或运至任何中立国港口以备转运至任一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

——《现代国际关系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1941311日,进一步促进美国防御和其他目的的法令:第三条   (一)总统可以在他认为对国防有利的情况下,随时授权陆军部、海军部或政府的其他一切部门或机构:

①在他们的管辖下,为那些总统认为对美国国防有重大作用的一切国家的政府在军火厂、工厂和造船厂生产一切防御物品;或者在资金允许的范围内,或由国会随时批准的合同,或者两者兼有,为这些国家的政府采购一切防御物品。

②对上述政府出售、转让所有权、交换、租约、出租一切防御物品或作其他处置……

③在迄今为止资金允许的范围内,对一切政府的一切防御物品进行试验、检查、验证、修理、配备……以建立良好的工作条件。

——《美国史译丛》总第六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战前和战时的外交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起。……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安全的“世外桃源”,反对因为过问英法与德、意、日的争夺而卷入战争,主张退守美洲堡垒,置身于欧洲和世界事务之外。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1935年8月31日)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及众议院集会于国会,联合议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之后,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之任何港口,或运至任何中立国以备转运至任一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

——《现代国际关系史参考资料(1933—1939)》


材料三   (1940年12月29日罗斯福“炉边谈话”)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大洲以及各大洋——它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英国人民和他们的盟友们今天正在对这个非神圣同盟进行着一场积极的战争。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在我们援助不列颠的决心上是不会出现任何“狭路”的。

——《罗斯福选集》


请完成: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2)4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对美国外交的调整作简要评价。
在全球化面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的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它对于我们毫无或甚少关系。欧洲经常发生争执,其原因基本上与我们毫不相干。所以,如果我们卷进欧洲事务,与他们的政治兴衰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或与他们友好而结成同盟,或与他们敌对而发生冲突,都是不明智的。……我国独处一方,远离它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我们奉行一条不同的政策路线。

——《乔治.华盛顿告别词》(1796年9月17日)

材料二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然后,凡以军械、军火或战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

——美国《中立法》(1935831日)

材料三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对于1941814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所作联合宣言称为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业已表示赞同。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194211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华盛顿所奉行的“不同的政策路线”,列举他在第二个任期内奉行这一政策路线的具体事例,并分析华盛顿制定此政策路线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5年版美国中立法的实质,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分析该法案导致的恶果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与原则”,概述《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