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5
北宋统治者为改变唐末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进行了制度设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既得天下,召普(指宰相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宋是怎样吸取教训“尽夺藩镇之权”的?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是因为隋郡,尤其是唐州比秦郡小了许多,也不可能造成割据。但即使这样,犬牙交错原则在隋唐也没有完全被放弃。(元代)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

汉武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刺史部,9部在北,4部在南。西晋前期19州,南7北12。至唐贞观元年,分全国为10道,正好5道在南,5道在北。北宋元丰时期23路,南方占14路而北方只有9路。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设置的依据有哪些,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19-20高一上·北京东城·期中
知识点: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为了加强统治,历朝历代都设立了相应的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制,但是有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共同辅佐皇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独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郎等。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阶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

——摘编自瑰晓巍、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

材料二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是因为隋郡,尤其是唐州比秦郡小了许多,也不可能造成割据。但即使这样,犬牙交错原则在隋唐也没有完全被放弃。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汉武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刺史部,9部在北,4部在南。西晋前期19州,南7北12。至唐贞观元年,分全国为10道,正好5道在南,5道在北。北宋元丰时期23路,南方占14路而北方只有9路。明清时期南北方省区基本是二比一。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趋势。

(2)阅读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设置的依据有哪些,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代也和商代一样,有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周王直接控制的中央区域(王畿),称为“周邦”“有周”“王国”,“周邦”之外的区域被称为“万邦”“庶邦”,当指地方各类政权。

——摘编自李晓杰《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犬牙相入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是因为隋郡尤其是唐州比秦郡小了许多,即使州郡之界与山川相符合,也不可能造成割据。但即使那样,犬牙相入原则在隋唐也并没有完全被放弃。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是发展得淋漓尽致。

汉武帝时十三州,四州在南,九州在北;西晋前期十九州,南七北十二;后期南方增置两州,南北比例为34;唐贞观元年,全国十道,南北各五道;玄宗时十五道,南八北七;北宋元丰时期二十三路,南方十四,北方占九;元代,十一省大致为北五南六;明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五省在北十省在南;清代十八省南北比例也为21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周代地方行政区域管理的措施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设置的依据有哪些,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