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5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以政治上的统一为大)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不同)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某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泛指儒家之外的其他学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本只是一太极,而万物各有禀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极尔,如月在天,只一而已,……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

——《朱子语类》

材料三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拜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其实质是什么?
(2)有学者认为,儒学发展经历了“传统”与“变迁”的过程,请依据材料二作简要说明。
(3)依据材料三,说明孔子“总是当着‘敲门砖’差使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原因。
18-19高二上·重庆大足·期末
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康梁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三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为此,汉武帝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对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

材料二   (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古今适用的道理)。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是一理,至如一物一事,虽小,皆有是理。

——《二程遗书》卷十五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

——朱熹

材料四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极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民本与民主的比较》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孔子有哪些主张(不得摘抄原文)?这些主张反映了他生活时代的哪些社会特点?
(2)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有关世界的本原和贯通明理途径的观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提出了哪些“民本”思想主张?分析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的民本思想做出的“升华”的表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