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4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四大发明在中国四大发明在世界
造纸术:我国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伦对造纸术进行改进,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此后纸张开始代替竹帛,在全国推广。造纸术:公元6世纪后,我国的造纸术不断外传。使朝鲜、日本、阿拉伯、欧洲等地先后学会了造纸术。纸从此成为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印刷术:公元6世纪初的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在8年间,毕昇又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术:活字印刷术从13世纪后传到朝鲜、日本,到15世纪中叶,欧洲才掌握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我国人民为人类做出的又一项重大贡献。
火药:公元8—9世纪,炼丹家知道硫磺、硝石与木炭混合燃烧时,会发生剧烈的反应。这样,在唐代就发明了以这三种物质为原料的黑色火药。到宋元时期,先在军事上得到使用,出现了最早的火药武器。火药:火药在13世纪时传到阿拉伯各国,阿拉伯和波斯把制造火药的硝称为“中国雪”。14世纪以后,我国制造火药武器的技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指南针:最早的指南针出现在战国时期,称为司南。到宋代后期,人们又开始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到元代时,航海已完全靠罗盘指南针指引航向。指南针:随着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展,指南针及应用技术先后传到阿拉伯地区,并很快传到了欧洲。

——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


从中任选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19-20高一上·重庆北碚·阶段练习
知识点: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材料一宋朝重大科技成就简表(部分)

成就简介
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火药武器广泛使用。13世纪中期,火药和火药武器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南宋时传到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地磁偏角北宋科学家沈括通过精确测量子午线,发现地磁偏角存在,比欧洲早400年
十二气历北宋科学家沈括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统一起来,利于农事安排
活字印刷术平民毕昇11世纪中期发明活字印刷术,东传到朝鲜、日本,西传到埃及、欧洲。欧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昇晚400年
《营造法式》北宋建筑学家李诫编著,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朝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以上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独立战争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于1742年在费城创办“科学爱好者俱乐部”,后扩大改称美国哲学学会。1848年,在地质学家和自然学家协会的基础上,杰弗逊政府首次组织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计划,为科学活动拨专款,承认科学研究的自主性。

1872年,爱迪生建立美国第一个工业实验室,创立“发明工厂”体制模式,把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从组织上统一起来。后来,“发明工厂”体制发展形成“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科学家跳出纯科学的圈子,走出大学实验室到企业工作,寻找科学应用于技术的道路。在这一时期(1860-1914年),科学活动向组织起来的集体形式发展,全国科学院和政府、工业、大学、私人慈善基金会等系统的各种研究实验室、研究机构相继出现,为美国科技体制发展打下基础。

1914-1945年间,美国成立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全国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等机构,扩大政府组织科学研究的权限,显示了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重要协调作用。

战后,政府在原有研究机构的基础上又创设一些重要机构,如1946年成立的原子能委员会,1957年成立的国家航空与航天局等。政府实验室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加。

——摘编自汪凌勇《美国科技体制的历史演变及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科技体制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科技界和企业界针对我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实际情况,产生了一些讨论:一种观点主张大力进行技术引进;另一种观点则更强调自主创新;也有一种观点提出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相得益彰的。

——摘编自孙建、吴利萍、齐建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替代或互补》

(3)①概述这一科技讨论在中国出现的时代背景。

②你赞成上述科技讨论中的哪一种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中华文化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引文

材料   来源引文内容
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离娄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材料二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整理

材料三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材料

四大发明在世界
①造纸术:公元6世纪后,我国的造纸术不断外传。使朝鲜、日本、阿拉伯、欧洲等地先后学会了造纸术。纸从此成为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②印刷术:活字印刷术从13世纪后传到朝鲜、日本,到15世纪中叶,欧洲才掌握了活字印。活字印刷术是我国人民为人类做出的又一项重大贡献。
③火药:火药在13世纪时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和波斯把制造火药的硝称为“中国雪”。14世纪以后,我国制造火药武器的技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④指南针:随着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展,指南针及应用技术先后传到阿拉伯地区,并很快传到了欧洲。

——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