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5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学生二千,大抵暮气甚深,蔡先生来,略与改革,似亦无大效,惟近来出杂志一种曰《新潮》,颇强人意,只是二十人左右之小集合所作,间亦杂教员著作,第一卷已出,日内当即邮寄奉上,其内以傅斯年作为上,罗家伦亦不弱,皆学生。

——摘编自鲁迅《致许寿裳》

材料二 《新潮》每本里面有一二篇纯粹科学文,也是好的。但我的意见,以为不要太多;而且最好是无论如何总要对于中国的老病刺他几针,譬如说天文忽然骂阴历,讲生理终于打医生之类。现在的老先生听人说“地球椭圆”,“元素七十七种”,是不反对的了。《新潮》里装满了这些文章,他们或者还暗地里高兴。(他们有许多很鼓吹少年专讲科学,不要议论,《新潮》三期通信内有史志元先生的信,似乎也上了他们的当。)现在偏要发议论,而且讲科学,讲科学而仍发议论,庶几乎他们依然不得安稳,我们也可告无罪于天下了。总而言之,从三皇五帝时代的眼光看来,讲科学和发议论都是蛇,无非前者是青梢蛇,后者是蝮蛇罢了;一朝有了棍子,就都要打死的。既然如此,自然还是毒重的好。——但蛇自己不肯被打,也自然不消说得。

——摘编自鲁迅《对于〈新潮〉一部分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潮》创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19-20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说:“一般地说来,蔡先生乃是一位无可无不可的老好人;然有时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的坚持着,不肯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这是他老先生可令人佩服的第一点。”
材料二 陈独秀强调,人类“一切苦乐善恶,都为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他不仅认为,“西洋除自然科学外没有别种应该入我们东洋的文化”;而且主张,全世界都只应该专门研究科学,因为现在“已经不是空谈哲学的时代了”。西洋自苏格拉底以至杜威、罗素;印度自邬婆尼沙六师以至达哥尔;中国自老子、孔子以至康有为、章太炎,“都是胡说乱讲,都是过去的梦话”。
材料三 “(蔡元培说)现在中国人多不知科学为何物,最要先输入科学思想。”……他(蔡元培)在致陈独秀的信中说:“科学发达以后,一切知识道德问题,皆得由科学证明,与宗教无涉”,理有固然;但科学仍然有自己“所不能解答之问题,如宙之无涯矣,宇之无终始,宇宙最小之分子果为何物,宇宙之全体为何状等是”,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便需归于哲学。……因之,哲学既以科学为基础,同时又成科学的归宿。科学不可能代替哲学,二者只能相辅相成……。
——以上摘自《角色·个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蔡元培先生宝贵的思想品质。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陈独秀与蔡元培对于“科学”认识的异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地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说明你对“日出”一词的理解。

材料二1787年,美国召开制宪会议,会议首先通过的是《开会规则》。摘录部分如下:开会议事,出席者不得少于7个邦的代表;一切问题,由各邦投票,由多数邦作出决定;只要有一个邦坚持与多数邦不同的意见,即应推迟到次日再议……代表起立发言前,需先向主席致意;代表发言时,其他人不得走动,不得交头接耳,不得看印刷或手写的文件;若两名代表同时起立,由主席决定先听谁的发言……书面发言,若包含要求会议讨论的内容,需先从头至尾朗读一遍,让全体代表知情……若有修改,需作二读。

——摘自詹姆斯•麦迪逊《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2)会议规则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请回答: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材料四:美国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在美国,十三扇“金色的大门向不容异说和专制政治的受害者们敞开

——德国音乐家舒伯特

(4)很多人对舒伯特的看法持反对意见,请用史实论证反对意见。

材料一     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抗战爆发后,教育界内部也围绕着如何制定新的“战时教育方针”而展开了论战。主流的意见是……学科要调整,以军事课为主;教育对象也要调整,须“以民众为对象”,“高中以上学校与战事无关者,应予以改组或即停办”。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俊升认为教育是百年大计,只可因战争做若干临时调整,而不能全盘改弦更张。胡适向蒋介石进言:“国防教育不是非常时期的教育,是常态教育。”陈诚时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其高度赞成学校内迁,将学生誉为国宝,鼓励他们于国家危难之际努力完成学业,因为十年之后,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里。1939年3月,蒋氏在重庆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说道:“我们教育上的着眼点,不仅在战时,还应该看到战后。”
——据《抗战期间的中国教育奇迹》
材料三     1977年8月4日至8日,邓小平同志亲自召集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征求大家对当务之急问题的意见,即“科学研究怎样才能搞得更快更好些,教育怎样才能适应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适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要求”……邓小平把招生与选拔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得更为透彻。他说:“在人才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人才。”他进而说:“我们的科学家、教师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就是对国家的贡献。”邓小平同志身体力行,关心招生,并将其作为大事来抓;同时把招生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放到同等重要地位来看待,足以见其对国家民族复兴的深谋远虑,百年树人的远见卓识。
——摘编自《全面领会理论,科学对待考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改革案》颁布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抗战爆发后两种不同的教育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3)概括指出材料三和材料二中教育方针的相同点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在推动教育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史论结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