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5 组卷1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文化注重德治,宣扬和倡导一种绝对无偿的进贡以体现对国家的忠心,使得古代中国的治税思想具有明显非法制的性质,法外征收现象非常普遍。官吏使用权力的机会多,导致聚敛过度,超过人民的承受能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凡开征新税、废除旧税,或制定、修改税法,都必须以不违宪为原则,并经议会审议通过,贵族、僧侣等阶层不再享有免税的特权。

——摘编自《中西方税收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   到民国时期,中国的税收制度逐渐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先是对城市工商业课征的间接税,超过历史上的田赋,逐渐上升为主要的税收。比较重要的是,国民党政府从外国引进了近代直税制(注:直接税指税负不转嫁,而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如所得税、房产税等),当时财政部曾经为此专设了直接税署。起先是于1936年10月首次开征所得税,继之于1939年1月开征过分利得税,后来又于1940年7月开征遗产税。

——摘编自刘军《中西方传统税收文化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方国家税收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民国时期税收制度较古代有何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新变化的主要原因。
19-20高三上·江西南昌·阶段练习
知识点: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建立现代财税制度是一项长期任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文化注重德治,宣扬和倡导一种绝对无偿的进贡以体现对国家的忠心,使得古代中国的治税思想具有明显非法制的性质,法外征收现象非常普遍。官吏使用权力的机会多,导致聚敛过度,超过人民的承受能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凡开征新税、废除旧税,或制定、修改税法,都必须以不违宪为原则,并经议会审议通过,贵族、僧侣等阶层不再享有免税的特权。

——摘编自《中西方税收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方国家税收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到民国时期,中国的税收制度逐渐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先是对城市工商业课征的间接税,超过历史上的田赋,逐渐上升为主要的税收。比较重要的是,国民党政府从外国引进了近代直税制(注:直接税指税负不转嫁,而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如所得税、房产税等),当时财政部曾经为此专设了直接税署。起先是于1936年10月首次开征所得税,继之于1939年1月开征过分利得税,后来又于1940年7月开征遗产税。

——摘编自刘军《中西方传统税收文化的比较》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民国时期税收制度较古代有何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新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的改革任务。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持续推进税制改革,主要包括:

一是改革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律,自2018年10月1日起,将起征点从3500元提高至5000元,2019年1月1日起,增加涉及民生保障、国民教育、住房消费的6个专项扣除优惠政策(主要涉及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大病医疗支出等方面)。

二是继续深化推进增值税制度改革,降低部分商品和服务的增值税税率(原17%税率降为16%,原11%税率降为10%),退还部分行业(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

三是国家多次大范围自主降低进口关税税率,从汽车、药品到日用品,关税总水平由9.8%降至7.5%,平均降幅达23%。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推进税制改革的目的。
(4)综上所述,指出新时代我国财税制度改革的目标应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是儒家文化注重德治,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主要宣扬和倡导一种绝对无偿的进贡以体现对国家的忠心,使得古代中国的治税思想具有明显非法制的性质,剥削阶级往往以赋税为名进行横征暴敛。我国古代税收立法虽然也规定了课征的比例,但有法不依、法外征收现象非常普遍。通过巧立名目法外征收往往又使税收立法流于形式,征税随意性大,官吏使用权力的机会多,导致聚敛过度,超过人民的承受能力。

——摘编自樊静:《中西方税收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   到民国时期,中国的税收制度逐渐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先是对城市工商业课征的间接税(注: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超过历史上的田赋,逐渐上升为主要的税收。国民党政府的间接税,除了关税、盐税以外,还对卷烟、面粉、棉纱、火柴、水泥等各种商品征收。比较重要的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党政府从外国引进了近代直接税制(注:直接税指税负不能转嫁,而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如所得税、房产税等),当时财政部曾经为此专设了直接税署。

——摘编自刘军:《中西方传统税收文化的比较》

材料三   在治税思想上,近代西方国家确立以税收法定主义为普遍原则,即税收的征收和缴纳必须基于法律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依据,国家就不能征税,任何人亦不能被要求纳税。而且,在西方所谓的法律仅限于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同意而任意征税是非法的,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上的税收法定主义原则。……近代资产阶级国家,凡开征新税、废除旧税,或制定、修改税法,都须以不违宪为原则,并经民选的议会审议通过。贵族、僧侣等阶层不再享有豁免税收的特权,纳税普遍原则和征税确定性原则得到广泛承认。

——摘编自樊静:《中西方税收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税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中国税收较古代有何新变化;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古代中国,说明近代西方国家税收的历史影响。
同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是儒家文化注重德治,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主要宣扬和倡导一种绝对无偿的进贡以体现对国家的忠心,使得古代中国的治税思想具有明显非法制的性质,剥削阶级往往以赋税为名进行横征暴敛。我国古代税收立法虽然也规定了课征的比例,但有法不依,法外征收现象非常普遍。通过巧立名目法外征收往往又使税收立法流于形式,征税随意性大,官吏使用权力的机会多,导致聚敛过度,超过人民的承受能力。

——摘编自:《中西方税收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   到民国时期,中国的税收制度逐渐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先是对城市工商业课征的间接税(注: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他人负担的税收》超过历史上的田赋,逐渐上升为主要的税收。国民党政府的间接税,除了关税、盐税以外,还对卷烟、面粉、棉纱、火柴、水泥等各种商品征收。比较重要的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党政府从外国引进了近代直税制(注;直接税指税负不转嫁,而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如所得税、房产税等),当时财政部曾经为此专没了直接税署。

——摘编自刘军:《中西方传统税收文化的比较》

材料三   在治税思想上,近代西方国家立以税法定主义为普遍原则,即税收的征收和缴纳必须于法律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依据,国家就不能征税,任何人亦不能被要求纳税。而且,在西方所谓的法律仅展于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同意而任征税是非法的,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上的税收法定主义原则。……近代资产阶级国家,凡开征新税、废除旧税,或制定、修改税法,都必须以不违宪为原则,并经民选的议会审议通过,贵族、僧侣等阶层不再享有免税收的特权,纳税普遍原则和征税确定性原则得到广泛承认。

——摘编自樊静:《中西方税收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四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主要是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款,实行“利改税”。企业在纳税后,自负盈亏。国有企业的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地方税,税后利润再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改革财税体制,是用经济手段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从1994年起,国家进行财税、金融等方面的重大改革,至1997年,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国家建立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收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财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2018年全年减少税费1.3万亿元。2019年,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一总体减税费将达到2万亿元,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稳定市场预期。从长远看,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稳增长、保就业,为改革发展注入新动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税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中国税收较古代有何新变化,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古代中国,说明近代西方国家税收的主要不同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解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3次变化的目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