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77
近十余年来,有关医疗疾病与公共卫生史的研究,成为海内外史学研究者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独特的医疗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点。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名利思想是“医人之膏育也”如果行医以敛财为目的,那应该是"人所共耻”;他认为,医者要把人的生命价值看做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医者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对病人都要一视同仁,"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要防病于未然。中国古代医学主张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要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积极意义的医疗原则。简析其思想文化根源。

材料二 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大批政府官员死亡,导致公共治安、法庭审判、甚至日常生.活秩岸陷入混乱状态。劳动力减少了25%,传统的谷物生产已经无利可图,大量农田被改为牧场用来养羊,很多封建主放弃农业而经营商业性畜牧业。大批拉丁语的教授死于瘟疫,许多学校放弃拉丁语教学,提高了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死亡的威胁使追求现世享乐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为了阻止黑死病的传播,一些城市采取措施隔离从东方归来的船员;在远离城市的地方集中深埋死于黑死病的人;欧洲各地出台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到了16世纪在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注重公共卫生成了普遍的现象。形成了第一次卫生革命"。

——摘编自薛国中《黑死病前后的欧洲》等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死病对欧洲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开埠通商之后,西方公共卫生理念传入中国。来华的外国人,对当时中国恶劣的卫生环境进行了描述与批评,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卫生观念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上海租界设立后,租界当局为了外国人的健康,在租界引入西方的公共卫生管理政策与措施,使租界的公共卫生环境大为改善,与租界以外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在内务部设卫生司,负责传染病、地方病之预防。但1913年就把卫生司并入警政司,恢复了清末将卫生事务附在警政之下的状况,形成了倒退,说明民国政府不重视卫生事业的建设。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卫生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改造我国人民低弱的体质”。经过党和人民的努力,到1964年,血吸虫病流行的县市减少2/3,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下降。1956年,斑疹伤寒发病率下降89%,回归热下降了91%。过去田园荒芜的疫区,出现了田增产、人增寿的景象。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国。人均寿命从年35岁上升到2008年73岁。

——摘编自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3)阅读上述材料,对近代和现代中国的公共卫生状况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
2018·北京·模拟预测
知识点: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儒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医学的发展不仅与疾病有关,也与各地的经济文化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盖伦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名医,他倡导实证医学,倾心于探索人体的结构,强调解剖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重视人体生理功能的阐释。他奠定了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基础。他的科学方法论具有重视实验、强调疾病局部定位、重视逻辑推理的特点,对后世西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黄帝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并将当时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等哲学观念运用于医学之中,提出脏腑经络、辨证治则、养生保健等学说,为中医学此后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其影响下,中国古代医学呈现出不注重机体局部的结构与功能,而是注重从整体观出发,宏观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动态变化。
——摘编自边海云《轴心时代东西方医学比较研究》
材料二: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 -50%。大批政府官员死亡,导致公共治安、法庭审判、甚至日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劳动力减少了25%,传统的谷物生产已经无利可图,大量农田被改为牧场和草场用来养羊,很多封建主从经营传统农业到经营商业性畜牧业。大批懂拉丁语的教授在瘟疫中死去,许多学校被迫放弃了拉丁语的教学,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死亡使人们一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为了阻止黑死病的传播,威尼斯建立许多站点专门用来隔离从东方归来的船员。在远离城市的岛上设立墓地埋葬因黑死痛而死的人,埋葬的深度要达到5英尺。欧洲各地纷纷出台城市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到了16世纪在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关注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摘编自薛国中《黑死病前后的欧洲》等
材料三:鸦片战争以后,各国传教士将施医散药作为在中国布道传教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开办医院、设立诊所、翻译西医书籍和兴办医学教育,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至19世纪末形成了中医学与西医学并存的局面。李鸿章认为:“泰西医学有专官、有学堂,西药化学格物微眇、务尽实用,物性由尤中土医工所束速者。”时人称“西人东渐,余波荡憾,侵及医林,此又神农以后四千年来未有之奇变也”。在19世纪末,中医界兴起一股汇通中西医的潮流。

(1)依据材料一,比较古代中西医学理论观念和临床方法的不同。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黑死病给欧洲带来了哪些变化?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传统医学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奇变”的背景。
(4)以“应对挑战——传统医学的变迁”为主题,对上表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伦是罗马帝国旪期的名医,他倡导实证医学,倾心于探索人体的结构,强调解剖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重视人体生理功能的阐释。他奠定了解剖学不生理学的基础。他的科学斱法论其有重规实验、强调疾病局部定位、重视逻辑推理的特点,对后世西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它将当时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等哲学观念运用于医学之中,提出脏腑经络、辨证疗治、养生保健等学说,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其影响下,中国古代医学不注重机体局部的结构功能,而是注重从整体出发,宏观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病态变化。

——摘编自辪海于《轴心时代中西医学比较研究》


(1)依据材料一,比较古代中西医学理论观念和临床斱法的不同。

材料二14世纪中右,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上升到30%—50%。大批政府官员死亡,公共治安、法庭审判,甚至日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劳劢力减少了25%,传统的谷物生产已经无利可图,大量农田被改为牧场用来养羊,很多封建主放弃农业而经营商业性畜牧业。大批拉丁诧的教授死于瘟疫,许多学校放弃拉丁语教学,这提高了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死亡的威胁使追求现世享乐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为了阻止黑死病的传播,一些城市采取措施隔离从东斱归来的船员,在远离城市的地斱集中深埋死于黑死病的人;欧洲各地出台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到16世纪,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注重公共卫生成了普遍现象。“第一次卫生革命”形成。

——摘编自薛国中《黑死病前后的欧洲》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死病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中西医论争渐起,前期以争医术为主,后期以争医政(人员、经济、地位)为主。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斱法论不同,医药有别,希望“学者合中西之说而汇兵通”。19世纪末,《中西医粹》《中西骨骼辨正》《中西汇参铜人图说》等著述相继刊出,1931年中央国医馆成立,“以科学斱法整理中国医药”。

——摘编自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中西医论争”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医学的发展不仅与疾病有关,也与各地的经济文化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伦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名医,他倡导实证医学,倾心于探索人体的结构医学的发展不仅与疾病有关,也与各地的经济文化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盖伦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名医,他倡导实证医学,倾心于探索人体的结构,强调 解剖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重视人体生理功能的阐释。他奠定了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基础。他 的科学方法论具有重视实验、强调疾病局部定位、重视逻辑推理的特点,对后世西医学的发 展影响深远。
《黄帝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 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并将当时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等哲学观念运用于医学之中,提出脏 腑经络、辨证治则、养生保健等学说,为中医学此后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其影响下, 中国古代医学呈现出不注重机体局部的结构与功能,而是注重从整体观出发,宏观研究人体 的生理、病理动态变化。
--摘编自边海云《轴心时代东西方医学比较研究》
材料二 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 -50%。大批政府 官员死亡,导致公共治安、法庭审判、甚至日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劳动力减少了 25%,传统的谷物生产已经无利可图,大量农田被改为牧场和草场用来养羊,很多封建主从 经营传统农业到经营商业性畜牧业。大批懂拉丁语的教授在瘟疫中死去,许多学校被迫放弃 了拉丁语的教学,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死亡使人们一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 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为了阻止黑死病的传播,威尼斯建立许多站点专门用来隔离从东方归来的船员。在远离城市的岛上设立墓地埋葬因黑死痛而死的人,埋葬的深             度要达到5 英尺。欧洲各地纷纷出台城市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到了16 世纪 在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关注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 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摘编自薛国中《黑死病前后的欧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比较古代中国医学理论观念和临床方法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黑死病给欧洲带来了哪些变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