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9
美国工业产值之变

(1)根据以上材料,美国1859—1919年工业生产发生了哪些变化?
(2)你如何看待1859—1919年,美国在工业产值上发生的变化?
2016·上海静安·二模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前期,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法国、比利时的工业革命也正在深入发展。从19世纪40年代起,俄国首先在棉纺业中采用机器,建立工厂。60年代前俄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在60-80年代,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大大加速。采用机器的大工厂在轻工业各部门中迅速取代了手工工场。……俄国的许多大型企业从一开始创建便为外国银行家所操纵,到90年代,俄国对外国资本的依赖进一步加重,外资总额约占俄国全部资本的1/2.机器设备大部分从外国引进,主要来自英国。俄国轻工业和消费资料的生产发展迅速,重工业和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迟缓。交通运输业较为落后,全国铁路网到90年代末才基本建成。在个别地区和行业中长期保存着农奴制企业的残余。加之俄国文化教育落后,国民文化水平和工人的劳动素质比较差,所以,俄国的工业生产效率虽比工业革命前有大幅度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与直到工业革命后期交通运输业才发生革命变革的英、法两国不同,在德国工业革命中,以铁路建筑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革命处于领先地位。19世纪30年代中期,当工业革命刚刚起步时,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到1872年,全国铁路总长度达到22426公里,超过了法国和英国。大规模的铁路修建给予采矿、冶金、煤炭和机器制造业以巨大推动,促使德国工业发展的重心较早地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从18481875年,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超过轻工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始终领先于消费资料的生产,由此德国迅速建立起雄厚的工业基础,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政府还重视发挥智力作用,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大力促进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培养出一大批像西门子那样集企业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于一身的优秀人才,获得了发电机、电炉、内燃发动机、电车、合成染料等系列重大发明。到70年代末工业革命结束时,德国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消除了与英国的差距,而且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超过了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德国工业革命进程与俄国的不同。
近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这种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英国形成怎样的国际地位?
(3)据材料三说明美国能够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取得并保持领先地位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