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6
关于人性与道德的论述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皆有不忍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材料二   董仲舒从天人相副说出发,提出了“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圣人之性”者与“斗筲之性”者,一为天生的善,一为天生的恶,无可改变,惟“中民之性”者可经教化而为善。    

——张世英《儒家与道德——在基本人权平等前提下容许差等之爱》

材料三   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仇者。圣人忧之,是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 。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孟子关于人性论和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2)依据材料二,董仲舒对人性论看法与孟子有何差别?董仲舒这一思想的理论依据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阳明“克其私、去其蔽”的途径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传统儒学对于当今社会的借鉴价值。
19-20高二上·吉林辽源·期中
知识点: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陆、王心学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