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70
隋唐时期的一些制度体现了与时俱进,更加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读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名称及职能分别什么?三省六部制的有什么积极意义?
(2)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有哪些积极作用?
19-20高一上·辽宁盘锦·阶段练习
知识点:选官制度(汉-唐)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在人类文明史上,以选官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即: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2   汉代的选官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太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

——《国史大纲》

材料3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宋书·恩幸传》

材料4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1、2、3是何种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发展。
(3)根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科举制推行的积极影响。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
(2)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依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
(4)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