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漠视条约,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1950年,中国援越抗法与抗美援朝战争几乎同步进行。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中国革命胜利的惯性推动下,更多是从意识形态出发,考虑的显然是自身的国际主义义务。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终于实现了停战,中共领导人才开始对国家利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平共处政策逐渐得到赞同。周恩来强调指出:我们应该通过和平协商来解决一切国际纠纷。

——摘编自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新中国初期在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解决国际纠纷的方式上所发生的变化,并指出新中国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行的外交方针、原则上的创新。
18-19高一下·江西宜春·期中
知识点:《南京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60年代后,英、美等国分头向清政府递交一项声明,对各省执行条约的状况表示不满,并向清政府提出警告。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对此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并分析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中国“被动开放”的历程及不同阶层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就“政体变革”所做的尝试和努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60年代后,英、美等国分头向清政府递交一项声明,对各省执行条约的状况表示不满,并向清政府提出警告。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对此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本质上说。与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迫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没有不同之处。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不遗余力地进行修约谈判。1910年,日本向与其有现行条约关系的11个国家发出修约通知。1911年,美国带头与日本签订新条约,随后有关国家也纷盼与日本签订条约,表述放弃关税协定权。经过40余年的努力,日本完成了修约的任务,彻底实现了关税和法权的自主和独立,与西方列强建立起了平等的国家关系。

——摘编自牛激淑萍《近代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做出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政府对待近代条约的态度。并简析日本能够完成修约任务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