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7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直处于“无为”状态下的大汉王朝,到了武帝时变得“大有所为”。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一系列开创之举,特别是在经济上的举措,无疑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定下了主基调,他将重衣抑商政策确定为基本的不可动摇的传统经济政策。汉武帝将社会经济更加有力地掌控在政府手中,盐、铁、铸钱官营,实行坚决的政府专卖政策,加强市场管理,对工商业者课收重税,这些措施充实了国家力量,打击了商贩。

——摘编自叶世昌《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

材料二   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让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陷入绝望,而扭转时局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动用强大的国家机器,力挽狂澜,稳健而富有建设地、有序而又紧锣密鼓地颁布一项又一项法令,将脱轨的社会经济强行拉入国家可操控的正常轨道中运行,银行业、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各项工作分轻重迟缓一一涉及。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干预是全面而又有效的,但更是有节制的。

——摘编自谭崇台《20世纪的西方经济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与汉武帝经济改革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相较于汉武帝经济改革的进步之处,并谈谈罗斯福新政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
19-20高三上·吉林通化·阶段练习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家政策在秦统一以后有所增减,但却不是以保持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变化,而是统一再统一造成的过度封闭。它由奖励耕战、加强君权、制约大臣,转变为普遍的刑杀。所有事物都归结为法律程序,并尽可能地被实施重刑。法令的约束从主要针对上层官吏扩大到了全社会各个阶层。秦二世即位以后,又进一步将秦始皇勤于理政、经常出巡的法家作风,转变为不见大臣的制御之术。结果是人人自危,刑戮相望。

——摘编自张京华《论秦汉政治思想之嬗替》

材料二   刘邦在位时的西汉王朝,是建立在经济崩溃、百业待兴的基础之上的政权。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刘邦在自己有能力、能够控制的地区,实行郡县制,行使中央直接控制的权力;对自己力所不及的地区,则分封诸王,由自己的刘姓子孙去控制,让他们代中央去管辖,协助控制……汉初的,五六十年间,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然而,诸侯坐大历来是对中央集权的巨大威胁。七国之乱本身就是证明,这个危害经过汉武帝的推恩令而得到解决。

——摘编自吴刚、刘小洪(秦亡汉兴之因再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统一再统一”的措施,并指出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邦对秦朝统治策略进行调整的原因,并对其调整进行简要评价。
20世纪20—30年代,美苏两国都对经济进行了调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所以,五年计划期间,所有制改造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在中央的推动下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被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有人认为,由于罗斯福新政中的劳工立法,使得劳工有了通过自己选择的工会进行劳资谈判的权利,劳工地位空前提高。最低工资、失业补助、养老补贴等等,成为有效保护人们权益的工具,政府有限度的干预正是为了让工业更自由、健康地竞争。也有人将高失业率延长归咎于旨在保持高工资和加强工会组织的新政劳工政策,不断增设的新法规和税收已经阻碍了私人投资,而这抑制了复苏。

——摘编自沃尔顿、罗考夫著《美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和主要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对于劳工立法作用的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持这种观点的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完全抛弃了关税保护,确立起自由贸易政策。资本主义发展到最繁荣的阶段,无论是生产力的水平还是产品的数量,都执世界之牛耳。由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党,成了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并长期执政。随着英国全面推向国际市场,工业开始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轨,制铁业、机器制造业和采煤业得到迅速发展,商品充斥海内外,成为“世界工厂”。自由贸易政策就是将那些不发达国家特别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作为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地纳入市场轨道,围绕工业国运行,并成为其经济附庸。

——摘编自宋华《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形成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作为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20世纪以来发生两次深刻变革。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启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首次转型。战后西方各国纷纷采用凯恩斯主义理论,确立了国家干预的现代化道路。20世纪70年代末的“撒切尔主义”,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大国上升为主流经济政策取向。新自由主义的兴起绝非偶然,由于国家干预的产生部分是因为恐惧社会主义而做出的一种反应。当发达国家内的社会主义威胁力量减退使国家干预逐渐失去存在缘由……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以弱化国家职能和强调市场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理念相契合。可见,新自由主义中确有一些反映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容,其政策主张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欧美国家反滞胀的改革。

——摘编自刘献《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其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运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西方自由主义政策两次转型的共性之处,分析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