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60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9月,邓小平对地方领导人说:“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外国人议论中国人究竟能够忍耐多久,我们要注意这个话。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

材料二   赴日经济代表团报告认为:日本高速增长主要在60年代,10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3.6倍,平均每年增长15.5%。日本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其“窍门”有三条:一是大胆引进新技术,把世界上的先进东西拿到自己手上;二是充分利用国外资金;三是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研究。

——摘自房维中:《在风浪中前进:中国发展与改革编年纪事》

材料三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破旧立新、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历史。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性突破的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的严重问题倒逼的结果。中国改革的启动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旧有的体制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生存的危机下寻求逆向突破。

——《王久高: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与核心经验》


(1)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决策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改革步入新的发展时期的主要原因及主要举措。
(3)棕合上述材料及所学,概括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启动与深化的主要经验。
19-20高三上·浙江杭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40多年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破旧立新、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历史。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性突破的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的严重问题倒逼的结果。中国改革的启动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旧有的体制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生存的危机下寻求逆向突破。

——《王久高: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与核心经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改革启动最直接的动因是什么?结合所学,以我国农村改革为例说明改革开放的关键性突破的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的严重问题倒逼的结果。

材料二   就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80年代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有哪些?打破僵化模式的关键是什么?

材料三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萧国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指出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