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6
道路探索与理论创新

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1926和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

——摘自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观察地图,概括1929—1932年间革命根据地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目录(部分)

第一次思想解放:一石激起千重浪—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
粉碎“四人帮”阴霾仍未散
解放思想实现伟大转折思想解放带来人的解放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变化经济改革从农村突破了经济生活新词汇:特区政治体制改革起步
第二次思想解放: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破除姓“社”姓“资”
姓“社”姓“资”搞得人心惶惶黄钟大吕压倒瓦釜之鸣邓小平南方谈话轰动全国
中国经济鲤鱼跃龙门十四大开辟新纪元实施“软着陆”推动改革深化……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概述当代中国这两次思想解放的历史意义。
18-19高二上·北京西城·期末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邓小平理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道路探索与理论创新。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参照示例,结合具体背景,举两个历史时期的例子,分别说明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示例: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针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毛泽东创造性的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

材料二

   《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目录(部分)

第一次思想解放   一石激起千重浪——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

第二次思想解放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冲破姓“社”姓“资”

                           姓“社”姓“资”搞得人心惶惶

                           焦虑的邓小平敦促大胆突破

                           纠缠姓“社”娃“资”要害是否定改革

                           “左”倾思潮维护计划经济统治地位

                           “以阶级斗争为纲”呼之欲出

                           黄钟大吕压倒瓦釜之鸣

                           邓小平南方谈话震动全国

                           中国经济鲤鱼跃龙门

                           十四大开辟新纪元

                           历史选择了市场经济

                           实施“软着陆”推动改革深化

第三次思想解放   晴空排云上碧霄——1997年冲破姓“公”姓“私”


(2)依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