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91

材料一   一战的战火点燃之后,法国社会各界立刻被一片同仇敌忾的狂热所笼罩。这一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普法战争结束以来,“复仇意识"在众多法国人中广泛传播。在其广泛传播过程中,巴雷斯、戴鲁菜德等作家、诗人的鼓动起了巨大作用。费里推行的教育改革,不仅使法国的小学教育成为世俗的、免费的、义务的,而且还成功地把爱国主义情感融入国民教育之中。

——摘编白《法国知识分子:一战中不该被忽略的群体》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一百四十万法国人死亡;1914年,二十岁到三十二岁的法国男人,有半数丧生。因此法国人采取了防守性的战略,构筑了马奇诺防线。30年代,欧洲与世界再次面临新的战争危险时,和平主义思潮在西方国家迅速地蔓延开来。1938年,面对捷克斯洛伐克危机,法国形成强硬派和妥协派,作为总理的达拉第动摇于两派之间。最终达拉第参加慕尼黑会议,签署协定。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知识分子对战争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法国绥靖外交的原因和影响。
19-20高三上·湖北黄冈·开学考试
知识点: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绥靖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一百四十万法国人死亡;1914年,二十岁到三十二岁的法国男人,有半数丧生,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法国人采取了防守性的战略,构筑了马奇诺防线30年代,欧洲与世界再次面临新的战争危险时,和平主义思潮在西方国家迅速地蔓延开来。1936年3月,德军进占莱茵河左岸的非军事区,法国只是诉诸国联。德国开始在西部边界修筑齐格菲防线,加紧扩军备战活动。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在右派舆论及许多激进党人的反对下,本来准备援助西班牙的勃鲁姆及其领导的内阁遂采取了不干涉政策。欧洲其他国家目睹法国听凭德意支持佛朗哥,对法国的不信任感愈益加深,纷纷另寻出路。1938年,面对捷克斯洛伐克危机,以雷诺为代表的强硬派主张采取坚定立场,而以博内为代表的妥协派则坚持采取忍让态度,作为总理的达拉第动摇于两派之间。最终达拉第参加慕尼黑会议,签署协定。

——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法国绥靖外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法国绥靖外交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