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0
变与不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 来看,我们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史,几乎是千年未变;而鸦片战争后,则几乎是十年一变。何以在社会经济方面,我们的传统历史是‘静如处子’,现代又‘动如脱兔’呢?……这两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实是西方东来帝国主义的推动结果。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从1860年开始的40年是中国革命明显的孕育时期——旧的制度似乎又要运行起来,西洋的方法有些已采用了,而中国的进步比较起来是如此之迟缓,以至于变成一只在更大的外国侵略面前坐以待毙的鸭子。帝国主义列强互争雄长,到1898年达到可怕的高潮。这时期以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北京而告终。显而易见,这40年中国耽误了时机。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问题:
(1)材料一中所指的中国“鸦片战争前几千年未变”,中国“未变”的主要有哪些?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发生了哪些“变”?
(2)材料二中所指的40年间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互争雄长,到1898年达到可怕的高潮,这时期以1900年占领北京而告终”请举两例具体史实。
16-17高二上·上海·期末
知识点:鸦片战争的影响《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民族危机的加深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研究历史需要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不同的历史观影响着人们对历史问题的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史观越发多元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史观都是革命史观,认为近代中国是一段不断出现革命高潮的历史。“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了苦难的深渊,仁人志士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史观开始指导历史研究。现代化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

(1)民主化,

(2)法制化,

(3)工业化,

(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也是目前研究历史重要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全球史观则主张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

请回答:

(1)以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观为指导,分别概述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1500——1900年,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的农业文明形成巨大的冲击,以文明史观为指导,以中国为例,试概括政治、经济、思想上的主要表现。

(3)以全球史观为指导,阐述中国20世纪70年代后的对外开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后,随着海上商路的开拓,各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一步一步地加强,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形成一个牵一发则动全身的有机整体,世界史到此时才真正具有世界性。

材料二   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历程中,世界经济的增长与生产力的上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超过了6倍,1851-1913年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2倍。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或代议制可以对东方国家的变法运动或改革发生影响。但是,世界之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它的真实内容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于世界其余地区、国家的统治。

材料三   世界经济已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20世纪80年代初增加2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

——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列举“地理大发现”中最早到达亚洲、美洲的代表性人物。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世界史到此时才真正具有世界性”这句话?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推动世界整体化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世界整体化的认识。
(3)你认为目前中国对世界整体化应持何种态度?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