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6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人原住在陇西(甘肃天水),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壮大,东迁至陕西关中。吸收了六国的长处,六国的人才,秦国由西部一个小小的游牧民族逐步发展成为秦帝国。汉朝发展成为那么庞大的文化体,也是不断地进行文化的输出和输入。汉朝的文化输出,东到日本、东南亚,西到天山,北到大漠;汉朝的文化输入,从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还有北方和各地的巫术文化,后来变成了道教的成分。汉文化四面拓展,把南方的动植物引进中国,从西域引进西瓜、葡萄,从北方带来骆驼、野驴等众多物产。这样无穷的文化交流、物产交换,使得汉文化异常博大丰富,“中原”变成了“中国”,“中国”变成了东亚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古代史知识,自拟一个题目并加以评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评述须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8-19高三下·云南昆明·阶段练习
知识点:对外交往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并六国,统一西戎、百越、西南夷,建立起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被认为是天下的主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秦在统治范围内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促进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统一,扩大了华夏文化的传播,加强了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与交融。汉承秦制,是秦统一王朝的继承与发展。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处在统一政权治理下的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发展,华夏民族吸收边疆民族成分,发展成为一个更大规模的民族共同体——汉族,以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凝聚的核心。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伦理等各方面的进一步统一,“华夷一统”观念得到加强。

材料二   宋统一黄河流域及以南地区,与北方的辽及后继的金、西北的西夏形成并立之势。宋虽无力恢复汉唐大一统之治,但以华夏正统自居。契丹建立辽朝,统一北方诸族,形成了草原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相结合的辽文化。契丹统治者以中华正统自居,将当时的宋、辽政权并立局面比作南北朝。继辽而起的金朝是由地处东北的女真人建立的。金灭辽、北宋,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与交融。宋室南渡,大批汉人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发展。而女真人南迁契丹、汉地,推动了北方民族的交融发展,并迅速走上了汉化道路。金朝统治者自居中华正统,奉行尊孔崇儒政策,“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在金朝的统治下,女真及北方各族进一步发展,民族交融与中华认同加强。

——摘编自刘正寅《从民族交融发展看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时期中华文明发展的新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