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8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董仲舒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宣扬天道的精神以阴阳来体现。当然,汉统治者从来不单纯依靠儒家维持自己的统治,汉宣帝教训他的儿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唐初统治者认为以仁义治天下才能得到长治久安,反对专任刑罚制裁。唐朝法律以礼为准则,主张刑礼合一,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法律化。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用哲学化的形式取代落后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德礼”是本,“政刑”是用,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决不可以忽视“政刑”,将封建统治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

——摘编自成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融合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言及中国近代融合中西文化思想的形成,郑观应在19世纪90年代前后著成的《盛世危言》中最早提出中国人要救亡存而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融会中西之学,贯通中西之理”。这一主张将中学和西学放到了同等的地位,而且还要使两者“融会”、“贯通”,这在相当程度上不同于那时占主导地位的中本西末、中体西用的观念。随之而起的康、梁维新派在治国思想方面要求融合中西的主张较之郑观应更为明确而具体。他们主张“采西人之意,行中国之法;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批判当时的中国“治中学者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认为如此不能养成改革所需的人才。

——摘编自崔运武《论中国近代的融合中西文化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中西文化融合思想的背景。

材料三   我本人就在内心深深的相信,汉字就是这个星球上最美的文字,汉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它简洁、高效、生动,是最先进的文字语言。汉字究竟是什么,汉字是时间的纽带,它让我们悠久的文明传承至今。汉字是空间的纽带,它让我们口音各异,但是却可以看着同一封家书,落泪伤心。汉字是情感的纽带,它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我们,包容、团结延续至今。汉字是我们的审美,横平竖直,告诉我们中正平和才是至美。汉字是我们的精神,颜筋柳骨告诉我们,字如其人乃是修行。汉字是我们的哲学,止戈为武告诉我们,大国重器,只为和平。

——摘编自王磊《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


(3)从材料三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评析。(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析准确全面。)
18-19高二下·北京·期末
知识点:“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康梁维新思想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董仲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宣扬天道的精神以阴阳来体现,阳主德而阴主刑,阳为主而阴为辅;主张“大德小刑”,“德主刑辅”。当然,汉统治者从来不单纯依靠儒家维持自己的统治,汉宣帝教训他的儿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唐初统治者认为以仁义治天下才能得到长治久安,反对专任刑罚制裁。唐朝法律以礼为准则,主张刑礼合一,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法律制度的儒家化。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用哲学化的形式取代落后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德礼”是本,“政刑”是用,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决不可以忽视“政刑”,甚而主张“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将封建统治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

——摘编自成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材料二   言及中国近代融合中西文化思想的形成,郑观应在19世纪90年代前后著成的《盛世危言》中最早提出中国人要救亡存而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融会中西之学,贯通中西之理”。这一主张将中学和西学放到了同等的地位,而且还要使两者“融会”、“贯通”,这在相当程度上不同于那时占主导地位的中本西末、中体西用的观念。随之而起的康、梁维新派在治国思想方面要求融合中西的主张较之郑观应更为明确而具体,对融合中西更加重视。他们主张“采西人之意,行中国之法;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批判当时的中国”治中学者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认为“此两学……相互诟病,或水火不相入”,如此,不能养成改革所需的人才,“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的最终目标也难达成。毋庸讳言,以上19世纪90年代前后的融合中西文化的主张虽然极具生命并不断社大,也因之带上了新的特色,但总体上看,其文化变革模式仍然是中体西用。

——摘编自崔运武《论中国近代的融合中西文化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融合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中西文化融合思想的背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董仲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宣扬天道的精神以阴阳来体现,阳主德而阴主刑,阳为主而阴为辅;主张“大德小刑”,“德主刑辅”。当然,汉统治者从来不单纯依靠儒家维持自己的统治,汉宣帝教训他的儿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唐初统治者认为以仁义治天下才能得到长治久安,反对专任刑罚制裁。唐朝法律以礼为准则,主张刑礼合一,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法律制度的儒家化。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用哲学化的形式取代落后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德礼”是本,“政刑”是用,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决不可以忽视“政刑”,甚而主张“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将封建统治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

——摘编自成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材料二   言及中国近代融合中西文化思想的形成,郑观应在19世纪90年代前后著成的《盛世危言》中最早提出中国人要救亡存而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融会中西之学,贯通中西之理”。这一主张将中学和西学放到了同等的地位,而且还要使两者“融会”、“贯通”,这在相当程度上不同于那时占主导地位的中本西末、中体西用的观念。随之而起的康、梁维新派在治国思想方面要求融合中西的主张较之郑观应更为明确而具体,对融合中西更加重视。他们主张“采西人之意,行中国之法;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批判当时的中国”治中学者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认为“此两学……相互诟病,或水火不相入”,如此,不能养成改革所需的人才,“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的最终目标也难达成。毋庸讳言,以上19世纪90年代前后的融合中西文化的主张虽然极具生命并不断社大,也因之带上了新的特色,但总体上看,其文化变革模式仍然是中体西用。

——摘编自崔运武《论中国近代的融合中西文化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融合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中西文化合思想的背景,并简要评析这一思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