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79
美国农业现代化起步于19世纪60年代,而苏联农业现代化的起步则始于列宁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美国颁布《农业组织部法》,给予人民以合法的土地产权,通过《宅地法》向那些在当地居住并耕种5年以上、年满21岁的个人或户主免费提供160英亩的公有土地,确立和巩固了美国的家庭农场制度。

1862年美国设立了农业部,配备农业科学技术人员从事研究工作。美国驻各国的使馆也都设农业参赞,负责搜集和引进外国的先进农业技术和良种。《莫里尔法》规定各州政府可拍卖联邦公有土地筹集资金,举办至少一所设有农业和机械课程的学院,用以发展农业教育。随后,各州政府逐步成立了许多农学院,一些大学也开始设置农业专业和学院。除了设立正规的农业学院,政府还拨款资助各州开办职业学校,对成年人普及农业职业教育。

材料二   苏维埃政权成立后,通过《土地法令》《土地社会化法令》等法令,确立了土地国有制和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将地主的土地和生产工具平均分配给农民。

1919年国内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上实行余粮征集制和强制劳动。进一步加强对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建设。但这种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的集体化运动并没有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1921年3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按劳分配,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有限度的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1922年11月又通过《土地法典》,允许农民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土地使用的形式,重新恢复小农经济。1924年又粮食税改为货币税。

——以上材料根据邹书源《美国和苏联农业现代化比较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美国、苏联农业现代化起步阶段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评美国、苏联两国农业现代化起步的作用。
(3)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哪些启示?
18-19高二下·四川成都·期中
知识点: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新经济政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1922年5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同年10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把租佃土地的期限延长到12年,并允许在承租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的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以外,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

——摘自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政府与有关农场主个别签订自愿缩减耕地面积的合同,停耕的土地作为国家的租地,付给农场主租金;停耕地部分所减少的产量,由政府付给农场主货币作为补偿。政府通过同农产品加工商签订销售协议,并以1910—1914年的工农产品价格水平(称为平价)作为农产品支持价格的标准,以维护农产品价格。据统计,1932—1935年,美国政府直接拨款支付给农场主的费用高达15亿美元,政府同时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

——摘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对苏俄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年农业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于1923年通过《农业信贷法》。1934年国会通过三项有关信贷的法令,成立了农业抵押放款公司,进一步扩大对农业的信货。1933年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并设立农业调整局,用政府补助来减少耕地面积,以减少农业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1925年国会通过《珀内尔法》,增加对州农业实验站的拨款。1935年国会通过《班克黑德-琼斯法》,规定建立地区实验室,并提供研究经费,以促进州与州之间的研究协作。

列宁执政时期,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1922年通过《土地法典》,允许农民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土地使用的形式。同时,积极建立农村合作社,并由国家为这些合作社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人员,以吸引农民加入合作社。1927年秋,苏联出现较大范围的自然实害为解决这一问题,斯大林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将所有生产资料交由公社统一管理。公社的生产计划由国家统一制定。且在执行过程中,常常是用成逼恐吓的手段强迫农民入社。到二战爆发前夕,苏联的农业产值也仅仅维持在新经济政策实行后的水平。

——摘编自于歌著《现代化的本质》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与列宁执政时期的苏俄(联)在发展农业举措上的相似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时期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原因,并对这一政策作一简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政治经济危机,苏维埃政权1921年5月明确提出“新经济政策”,使粮食税总额比原定的余粮征集额减少了近一半,同年又提出在土地国有化前提下,巩固农民土地使用权,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山,并恢复商业交换以重新建立工农业间的经济联系。1922年10月,苏俄又通过《土地法典》,放宽了土地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

——摘编自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在中央的支持下,不少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探索,虽然受意识形态斗争和苏联农业模式等因素影响而时断时续,但逐渐为后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探搜时间

探搜地区

具体做法

改革原因

1952—1955

东北地区

包工班包产责任制

尊重小农经济现状,希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1956—1956

浙江、四川等

包产到户

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效率低下,粮食产量少。

1959

河南、江苏等

包工包产到户

人民公社管理混乱,分配平均主义;粮食短缺。

1960—1962

安徽、广西等

包产到户

人民公社生产效率低下;全国性饥荒。

——摘编自丰富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诱致性变迁还是强制性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的主要举措,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