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顺治帝越来越感觉到满汉和谐对维系统治的重要性,决心改变“各衙门奏事,但有满臣未见汉臣”的现象。顺治十六年,他告谕吏部:“向来各衙门印务,俱系满官掌握,以后各部尚书、侍郎及院寺堂官受事在先者,即著掌印,不必分别满汉。尔部即传谕各衙门一体遵行。”

这是自清朝建立以来破天荒的决定,不论实际执行情况如何,汉官权力地位有了明显提高。顺治帝在位期间还一再要求满汉官员和衷共事,要求“凡会议政事,原应满汉公同商榷,斟酌事理,归于至当”,“不拘满汉皆可具稿”,希望不要再出现“满汉两议”的现象。

——摘编自宫保利《清初对江南缙绅的政策及其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顺治帝处理满汉官员问题的措施。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顺治帝处理满汉官员问题的意义。

18-19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其他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明朝内阁的具体权力:
(一)票拟、批答。即对各衙门、臣僚进献的奏章,草拟答复或处理意见,以供皇帝参考决策起初大学士们经过商讨后草拟处理意见,然后交由皇帝斟酌批复,若意见不合,则发还修改,这样就形成了皇帝与大学士之间的政治协商。
(二)草拟诏敕与封驳。诏敕的拟订初由翰林院执行,内阁制度完备后,翰林院与内阁分置,诏敕的拟订专由内阁执行。所谓封驳,就是当阁臣认为皇帝的旨意有欠周详时,便可以封还不受,或拒绝草拟。由于诏敕需由内阁发出,这就意味着皇帝的意志无法向下传达。
(三)顾问咨询与劝谏。可分为顾问咨询和密疏进言两类……
(四)会议决策与会审。这是内阁权力由内廷转向外廷的一种体现。内阁会议由内阁、六部、六科、九卿等共同参与,共商国是,其建于内阁建立之初。由于政务“必下内阁而后行”内阁的日常行政权力由此得到巩固。
材料二 顺治十五年(1658年),皇帝第一次宣布改内三院为内阁,规定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内阁。当时规定:在内阁设置满、汉大学士各2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1人;学士,满人6人,汉人4人。其下还有人数众多的侍读学士、侍读、典籍、中书等工作人员,有满本房、汉衣房,蒙古房、满票签处、汉票签处、诰敕房、稽察房、收发红本处、副本处、批本处等一系列办事机构,成为一个组织庞大的中央辅政机关……事实上,清朝的内阁一直只能办理一般性的日常公事,从来没有掌管过重大的机要。因为清王朝一直设置有由皇帝直接掌控的机要办事部门与内阁制度同时存在,并且不容许内阁插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简析内阁制度在明、清两代的历史沿袭及差异性》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朝内阁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内阁与明朝内阁的不同。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指出明清内阁制度变化反映的趋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察院)始设于崇德元年(1636),掌监察、整肃纪纲,并参与九卿议大政事,既为天子耳目,纠劾百官,亦以之控制言论,表达舆情,因参与处理重大刑事案件,与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都察院内机关有经历司、都司厅等,并设十五道,各冠以京畿、河南、江南、浙江……等地方名称,实则纠察朝廷内外官邪,并稽在京各衙门库仓,以及查核各省刑名。还有都察院统辖的六科,即吏、户、札、兵、刑、工各科,原为独立机构,雍正元年(1723)改隶都察院。其职掌主要是监察六部,以“言职”著称。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诺威王朝(17141901)建立后,下院发明了质询方法,由下院议员提出质问,要求政府有关大臣给予口头或书面答复。随着时间的推移,质询事例越来越多,并被公认为是下院的一项合法权力。到乔治三世时,质询形成惯例,成为每一次议会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

1784年,福克斯提议下院请求国王罢免刚刚上任的小皮特,他说:“应告诉陛下保持一届不受人民信任的政府,必定有害于国家。”表决结果,福克斯的动议获得通过。这说明,对政府大臣表示不信任的程序方法,这时已为多数议员所接受。此后,对政府大臣投不信任票的事例越来越经常。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都察院的职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设立都察院和英国实行质询和投不信任票方法的目的有何明显不同,并说明两种政策相同的政治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康熙帝看来,不只是满汉军民·天下的子民皆为一体,满族与国内的各个民族都属于同一个国家,都是同一个种族,都是他恩抚的对象,即“满汉一家。中外一体”。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在对待汉族官员上。康熙对满汉官员的品级进行了调整,并对吏部强调:“满汉大小官员,职掌相同,品级有异,应行划一。”为吸收更多的汉族知识分子入仕做官,1678年,康熙开设博学鸿儒科。为加强满蒙关系,1691年,康熙率领八旗王公大臣与蒙古各部在多伦诺尔举行会盟,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此外,康熙在位期间,共将三名和硕公主嫁给蒙古王公,宗室王公之女也有不少嫁给蒙古贵族。但是,为防止其他民族尤其是蒙古族和汉族的过多交流。康熙严令禁止汉族到蒙古族地区开荒种地,严厉禁止汉蒙两族之间通婚。总之·虽然康熙的民族关系思想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与发展。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摘编自陈铭浩《康熙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康熙帝的“满汉一家,中外一体”的思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