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记载西汉的赋税制度说:“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旧仪》记载:“民年(龄)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民年七至十四岁出口赋钱,……”《文献通考》中说:“汉凡二十三以上为正卒(正式兵员),每一岁当给郡长官一月之役。其不投者。为钱二千入于官,以雇庸者(代替服役的人)”。

材料二   康熙说:“致治之道,民为最要,凡是与民生有益,即益行之”。于是在1712年,他以康熙五十年丁册为准,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后“勿增勿减,永为定额”。……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划一的赋役制度。……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

——摘自《清代赋税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赋税制度改革的原因,并概括汉代赋税制度的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较,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赋税制度改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认识。
考向二   唐宋时期经济制度的变迁
制度变迁是唐宋变革最直接的表征。唐宋制度史研究已经证明,唐宋时期几乎所有的基本经济制度,
包括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商税制度、市场制度、货币制度、专卖制度、对外贸易制度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也带有不同时代的鲜明烙印。具体表现: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唐初实行均田制,唐朝中期,均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占据主导地位。在手工业和采矿业中,官营规模不断缩小,民营规模日渐扩大也是私有制不断增强和发展趋势的反映
人身依附关系的松
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租佃制成为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地主与佃农是租佃契约关系,佃农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在手工业中,唐代官营手工业出现了劳役制向雇募制过渡的趋势。在宋代,雇募制更成为普遍的方式
国家干预
的减少
国家越来越多地退出经济的直接经营,把更多的经济空间让渡给民间。在政府物资调配、专卖等领域中,国家开始更多地吸纳商人的力量
国家更多使用经济手段管理在专卖、对外贸易等制度的活动中,都体现了唐宋政府对经济手段和经济效益的重视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赋税制度的变迁

材料一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一种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康熙帝说:“致治之道,民为最要,凡是与民生有益,即益行之。”于是在1712年,他以康熙五十年丁册为准,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后“勿增勿减,永为定额”。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到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统一的赋税制度。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税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为我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从1990年起,国家开始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2000年,国家决定安徽省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开。2004年,国家决定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并提出五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目标。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决定自200611日起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中国存在了2600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中国成就档案:正式取消农业税》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内容,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康熙年间到雍正年间赋税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述唐朝到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要评析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一历史现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赋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到了汉代,一套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形成了,其中赋是人头税,分算赋、口赋两种。到了魏晋南北朝和隋朝,由于均田制的实施,赋税制度又把田租和人头税合并,演变为以户为单位的“户调制”,唐朝初年,户调制发展为以丁为征收单位的租庸调制。到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采纳了宰相杨炎的建议,正式改租庸调制为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地税、户税为基础,以资产多寡为课税标准的税制。明历九年(公元1581年)实行“一条鞭法”,这种新税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到清雍正七年(1729年),除山西、贵州等少数地区以外,其余各省都已实行“摊丁入地”,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丁银成了田赋的一项附加数额。

——摘编自侯绪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线索》

材料二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发源于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封建户籍制度逐步确立,唐宋时期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趋于成熟。在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特权户籍以官户最为典型,可以享受荫补即做官的资格、减免某些税收、差役免除和减免刑罚等特权。三国时期规定军户的儿子仍为士,士兵的女儿也只能在军户内嫁人。匠户主要指各种手工业者,唐朝政府明确规定:“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人诸色。”统治者根据户籍管理中在册的人口多少来征收赋役,因此,户籍管理的真实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统治者征收赋役的情况。同时,政府通过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将人口控制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限制其流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治安的稳定,进而保障统治者的政权稳定。

——摘编自金裕凤《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和户籍制度关系的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