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广为宣传。《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为汉语出版。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但也有人认为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况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推动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况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18-19高一下·甘肃武威·期末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五四)运动就像从天降落的狂飙一样迅猛地席卷全国,一年内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刊物达400种,第二年在全国便有了数目可观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青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