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5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晚清,全面、系统地向中国输入进化论思想的是严复。他14岁考入福州船厂附设的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年)被派往英国留学,此间,他受西方文化的洗礼,打下了深厚的西学功底。甲午战后,为警醒国民,挽危图存,他开始翻译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中文名为《天演论》),首次系统地向国人介绍了19世纪科学史上的伟大发现

——达尔文的进化论。

《天演论》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并不是系统介绍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著作,而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原著做了选择、评论和改造。严复注重达尔文进化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天演”发展观点。《天演论》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世界上一切生物都处在“天演”即进化的过程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晚清内外交困的特定国情下,一句适者生存,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加以严谨、科学的论述,使之拥有十足的说服力;而适合当时文人的流利畅达桐城笔法又使该书洋溢着巨大的感染力。于是,以《天演论》问世为开端,天演进化思潮勃兴于晚清思想界。

——摘编自张岂之等《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翻译《天演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观点予以评价。
18-19高二下·四川雅安·期末
知识点:严复与《天演论》其他人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后,为警醒国民,挽危图存,严复开始翻译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中文名为《天演论》)。《天浈论》并不是系统介绍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著作,而是结合中国国情,对原著做了选择、评论和改造.严复并不完全同意林胥黎的观点,所以还介绍了其他哲学家思想。对此,他多以按语的形式加以说明。《天演论》博大精深,鲁迅后来说严复做《天演论》,一个“做”字,十分传神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1895年,严复写了《论世变之亟》,题目就表达了这些知识分子对中国处境的紧张和焦虑,同在这一年,他又写下了《原强》,题目同样表达了这些知识分子给中国选择的出路,只贿“富强”,才能应付这种巨大的“世变”,只有应付了这次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才能保存民族的血脉不至于香火断绝,为了这种绝对优先的目标,中国只能接受西洋现代化的途径。据说也是在这一年,他译好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他还没有拿出去印,却在不久就已经不胫而走,陕西味经售书处抢先把它拿去印刷出版,很快就风行-时。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演论》“很快就风行一时”的原因。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后改名复,福建人。年少时期,为了生计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从此走上了海军之路。1877年,严复凭借优异的表现,成为中国首批海军留学生,来到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航海技术。赴英之初,严复和其他同学一样,其穷求西洋奥秘的信念仅仅局限于坚船利炮。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观察后,他的兴趣与视野不再限于指定的海军专业,在课余经常阅读有关哲学、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著作,开始从制度层面及价值观念上探寻西方富强的奥秘。1879年7月,严复以“考取头等毕业”,9月底,赴母校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教习。1880年,被调到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教。1894年,甲午战败极大地刺激了严复,面对同窗好友的牺牲以及辛苦创建的北洋海军毁于一旦,他痛心疾首。1895年春节刚过,严复就在天津的《直报》上接连发表文章呼喊改革,希望通过报纸大声疾呼来改造社会、救亡图强。从1896年至1909年,严复翻译了八本哲学和社科类的名著,目的是“致力于译述以警世”。1897年严复在《国闻报》上连载赫胥黎的《天演论》,从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救亡图存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