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104
棉纺织业无疑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领头羊,也是19世纪全球体系中一个显性的精妙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57年,棉织物品成为东印度公司贸易的主要商品,并由于其柔软舒适易于染色,一经传播便推动了英国的服饰革命……英国消费者对印度棉织品的狂热需求,使国内商人与利益群体开始了本土化的生产与模仿。但在18世纪中期,英国本土棉纱的年产量平均仅为30万磅,而孟加拉地区仅出口量就达到8500万磅,且纺织品质量高档,使英国制造商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其中原国之一在于英国劳动力的稀缺与昂贵,……早期工场企业主往往尽量减少雇用的工人数量,转而寻找其他可以节省开销的生产方式,即改进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由此,英国棉纺织生产工序一步步实现机械化。

——杨松、马瑞映《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棉纺织业机械化的内在驱动力,结合所学举两例英国纺纱环节实现机械化的重要发明。

材料二:1869年英国驻华领事商务报告中说“洋标布是一种近似土布的织物,对它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为了适销对路,在漂白洋标布运到中国通商口岸后,染成蓝色,相当于青蓝大布,并裁成段,折迭成匹,每段“恰足制成一件中国人穿着的长衫”,以适应中国市场。据海关商务报告书中记载“漂白市布经如此加染后,迅速地并大量地代替了以前作为缝制衣着主要来源的土布”……外国机制棉纺织品的大量进口,成为一种巨大的冲击力,冲击着闭塞、停滞的中国社会经济。

——段本洛《近代中国棉纺织业的机械化》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洋标布”倾销中国市场的原因,并简述进口外国机制棉纺织品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18-19高一下·浙江湖州·期末
知识点: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其发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后来向全世界扩展。工业革命首先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变,棉纺织业是实现机械化最快的行业,作为英国工业的支柱,其产品需求量最大,基础也最好。英国棉纺织业很早就出现了行业内部的精细分工,很容易转变成机械工作。机械化最早涉及的行业基本上都是这一类。纺织工业的许多发明是由未受教育的技工作出的,由于有利的经济环境,他们找到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的机会。蒸汽机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大事,瓦特完成了这一技术变革。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69年英国驻华领事商务报告中说:“洋标布是一种近似土布的织物,对它的需求正在不断的增长”。为了适销对路,在漂白洋标布运到中国通商口岸后,染成蓝色,相当于青蓝大布,并裁成段,折叠成匹,每段“恰足制成一件中国人穿着的长衫”,以适应中国市场。据海关商务报告书中记载“漂白布经如此加染后,迅速地并大量地代替了以前作为衣着主要来源的土布”……外国机制棉纺织品的大量进口成为一种巨大的冲击力,冲击着闭塞、停滞的中国社会经济。

——段本洛《近代中国棉纺织业的机械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洋标布”在中国市场大量倾销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贵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品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材料二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材料三   1869年英国驻华领事商务报告中说“洋标布是一种近似土布的织物,对它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为了适销对路,在漂白洋标布运到中国通商口岸后,染成蓝色,相当于青蓝大布,并裁成段,折迭成匹,每段“恰足制成一件中国人穿着的长衫”,以适应中国市场。据海关商务报告书中记载“漂白市布经如此加染后,迅速地并大量地代替了以前作为缝制衣着主要来源的土布”……外国机制棉纺织品的大量进口,成为一种巨大的冲击力,冲击着闭塞、停滞的中国社会经济。

——段本洛《近代中国棉纺织业的机械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经济在“商业化、货币化”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洋标布”倾销中国市场的原因,并简述进口外国机制棉纺织品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为印度棉织物开辟了巨大的新市场。印度棉织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了英国的服饰消费革命,严重损害了国内毛纺业生产者及商业资本家的利益。英国毛纺业群体的抗议此起彼伏。1700年,英国议会颁布法令“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织物输入”,催生了“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战略。英国本土棉纺织工业迅速崛起。国内市场廉价棉织品激发起普通民众的服饰革命,但高工资的经济模式迫使棉纺织工业在技术上寻求革新与突破,进而诱发生产组织制度的转型。18世纪中后期,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和骡机的相继问世,实现了技术的持续变革与完善。机器与蒸汽动力的搭配使用产生的强劲力量大大提高了棉纺织工业的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推动了英国棉纺织业的集中化和巨型化趋势。

——摘编自杨松等《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

材料二   作为一种全球性工业,英国棉纺织工业在19世纪将原本相对孤立的地区联结、整合起来,纳入新的国际分工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美国南部奴隶种植园采摘的棉花,被运往英国利物浦港口,在兰开夏郡的工厂被生产成棉纱,出口到印度制成棉织品,再销往中国市场。迟至20世纪初期,美国南部的广大棉农依然生活穷困,没有原棉贸易价格中的话语权与商议权。印度、埃及等国棉花种植者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至19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工业初创的全球体系客观上整合起世界经济,重塑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摘编自杨松等《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

材料三   清末民初,上海形成了沪东、沪西两大棉纺织工厂区。在短短的18年(18951913年)内,国内华商纱厂的纺机数量较之前增加120%,布机数量较之前增加12%。19141922年,国内华资纱布厂新设54家,其中在19201922年开设的有39家,3年内新增的华资厂家数就已超过18951913年在华中外纱厂的总数。华资棉纺织工厂数量迅速增加和分布过于集中,造成工厂对原棉需求激增,而大量产出的机纱只是半成品,主要是提供国内生产土布的原料,市场需求相对有限,因此,进花、出纱就成为纱厂获利的关键。

——摘编自罗苏文《沪东:近代棉纺织厂区的兴起(1878-192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棉纺织革命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对全球体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民初上海棉纺织业的发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