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责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 二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材料三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和学者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呼声很高。例如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都是著名的反全球化人士。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而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而使自己更加富强的工具。

美国与欧洲是全球化的中心,同时也是反全球化的中心。法国总理若斯潘等欧洲“中左翼”领导人均是全球化的重要反对派人物。法国反对美国式的全球化,反对对其它国家的“全球化强加”。

——庞中英《“反全球化”:另一种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目的。
(3)指出材料三中出现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18-19高一下·山西太原·期末
知识点: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责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于受不平等条约的约束,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中国海关成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西方列强对我国进出口税规定了“值百抽五”的统一低税率,在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物价上涨,“值百抽五”的税率虽经四度修订,但实际税率仍未达到3%,即使在1901年《辛丑条约》对税则进行修订后的最初几年里,也从未超过4%。

材料三   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低关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目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你应了解有关中国人的情况……他们什么时候前来马六甲或其他地方贸易?他们带来多少商品?他们每年驶多少艘船?……他们在马六甲或其他任何国家是否设有商栈?他们是否是富有的商人?……他们是基督教还是异教徒?

——1508年葡萄牙国王给迪亚哥·洛佩斯的赦令

材料三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清·张廷玉《明史·宦官——郑和传》

材料四   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结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当时中国和西方对外航海活动的不同。
(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目的。
某校高一(1)班组织了主题为“中国的对外开放”的探究活动,分小组对不同时期中国的对外交往活动进行探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一组同学收集到有关宋朝海外贸易的资料:

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齐涛《中国告代经济史》

材料二   第二组同学收集到中西方对外航海的两则资料:

你应了解有关中国人的情况…他们什么时候前来马六甲或其他地方贸易?他们带来多少商品?

他们每年驶多少艘船?…他们在马六甲或其他任何国家是否设有商栈?他们是否是富有的商人?…他们是基督教还是异教徒?

——1508年葡萄牙国王给迪亚哥·洛佩斯的敕令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清·张廷玉《明史·宦官一郑和传》

材料三   第三组同学收集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资料:

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比较当时中国和西方对外航海活动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目的。
(4)请就本次探究活动,写出你可以补充的内容。(提示:可从史实、方法、认识等任一角度补充)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