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38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由于脱离了时代,他的理论在西方没有市场……但在东方,却被列宁原封不动地全面继承下来了。马克思的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等都——在十月革命后实现了,说明列宁是马克思的真正的继承者。

——据【德】诺伊贝尔《德学者谈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原因》整理

材料二   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推翻临时政府经过的通告(1917年11月7日)(节选)

在彼得格勒,政权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手里。一致举行起义的士兵和工人没有流血就取得了胜利。克伦斯基政府倒台了。委员会号召前线和后方的人们不要受人挑拨离间,而要支持彼得格勒苏维埃和革命的新政权。新政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召集立宪会议。各地的政权都已转到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手里。

——《共产党——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组织者(文献材料)》

材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学者认为“列宁是马克思的真正的继承者”的理由。
(2)材料二主要包含了哪些信息?由此判断革命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的具体表现形式。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实行了怎样的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18-19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苏俄政权的创建与巩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指出“(巴黎公社)一切公职人员毫无例外地完全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撤换,把他们薪金减到普通的工人工资的水平,这些简单的和不言而喻的民主措施使工人和大多数农民的利益完全一致起来,同时成为资本主义通往社会主义的桥梁”。

材料二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三   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在国内,唤起民众。这就是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19496月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巴黎公社相关举措说明其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2)据材料二,指出列宁对无产阶级政权的认识。为此,他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3)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指出《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时的国内革命形势。

政治制度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2)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会、内阁的关系指出丘吉尔言论的依据。

材料三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3)材料二反映了德国政体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实行了怎样的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材料五中国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社会主义民主”涉及的是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5)材料四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如何体现的?“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作者的此观点说明了什么?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思想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也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1871年7月,(马克思)在同《世界报》记者谈话时就表示:国际工人协会没有规定政治运动的固定形式,它只要求这些运动朝向一个目标,“但是用什么方式来达到结局,应当由这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择”;1872年9月,在海牙代表大会上。马克思也谈到,工人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以便建立一个全新的生产关系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

——陈宇翔、余文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夺取政权方式上马克思的观点有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为这样做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革命之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

——吴于廑,齐世柴《世界史》

材料三 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和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1917年10月24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的、由列宁起草的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列宁认为选择革命方式要依据的两大因素分别是什么?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怎样的发展?

材料四



(3)材料四中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