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材料二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欧洲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看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认识变化的依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
18-19高一下·云南·期中
知识点: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材料一 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 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 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
材料二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 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 (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朴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材料三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注:中 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 这一见解。
——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1) 根据材料一,简单评述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
(2) 指出材料二中欧洲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的看法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 认识变化的依据。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回顾过去,警示未来,指引中国的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 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
(1)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并简要评价。
材料二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 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2)指出材料二中米德博士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种评价的依据。
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 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 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开的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
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回顾过去,警示未来,指引中国的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

材料二: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开的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1)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并简要评价。

(2)指出材料二中米德博士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种评价的依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