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74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内涵“近代性”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的政治哲学论著《明夷待访录》以鲜明的态度宣布告别秦汉以下的君主专制,又隐约暗示走向近代民主政治的趋势。其或鲜明或朦胧地昭示的路向是,从农本型自然经济迈向工商发达的商品经济,政治上从“君治”通往“民治”。黄氏拥有的学术资源基本上是中国本土的——因袭并变通先秦以降的民本思想,直承中明以来党社议政之风及市民文化的精髓,显现了中国本土文化自生的“近代性”趋势。

材料二   由于明清之际历史条件的限制,《明夷待访录》之类论著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长期遭到禁毁,黄氏之书题名冠以“待访”,类似的李贽书称《藏书》《焚书》,唐甄书称《潜书》,都表明具有早期“近代性”的思想在近代前夜的中国深受压抑,难以流播发扬。清末维新人士和革命斗士在向国人宣传“民权”“立宪”之理想时,曾在中国近代政治和文化运动中所发挥的继往开来、汇通中西的枢纽作用。

——以上材料摘编自冯天瑜《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明夷待访录》“隐约暗示”的“近代性”思想,分析影响黄宗羲形成这些思想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夜早期“近代性”思想“难以流播发扬”的历史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维新人士和革命斗士”借助《明夷待访录》思想,宣传“民权”“立宪”的不同之处和共同目的。
18-19高三下·江苏·阶段练习
知识点: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清末新政清末新政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伦理思想领域中的争鸣,是围绕着孔子提出的“仁”“礼”展开的,有的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有的则在批判“仁”“礼”的基础上另立新说。荀子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对以前或同时代的各个学派的思想,进行了综合和批判;同时他也受到这些学派不同程度的影响,吸取并发展了他认为合理的成分。其学说是在批判地总结战国时“百家争鸣”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

——摘编自沈善洪、王风贤《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册

材料二   明末清初黄宗羲的政治哲学论著《明夷待访录》或鲜明或朦胧地昭示的路向是,从农本型自然经济迈向工商发达的商品经济,政治上从“君治”通往“民治”。黄宗羲著此书之际,西方近代政治经济学说尚未传播到中国,黄氏拥有的学术资源基本上是中国本土的一一因袭并变通先秦以降的民本思想,扬弃两汉魏晋隋唐宋元带有道家色彩的无君论、非君论,直承中明以来党社议政之风及市民文化的精髓,综合创作于《明夷待访录》之中。

——摘编自冯天瑜《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一以明清学术四杰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对孔子学说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思想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荀子与黄宗羲思想的相似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西汉到隋唐,受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的影响,儒家学者偏重于名物制度、章句训话,讲究师承家法,对经义本身却无多少争论,选官考试也不允许对义理内涵作自由发挥。这使治经道路愈走愈狭。儒学的正统地位也日益受到冲击。至北宋中期,儒学领域出现新现象,专事经学笺注的传统遭到废弃,开创了以己意解经的新时代,逐渐形成了学派众多的宋学。自此,儒学开始哲学化,并越出了单纯研究儒家经典的范围,成为包括经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在内的新学问,再度契合维护统治的需要,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文化也相应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轨。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趋势。中国文化的近代性并非全然由西方舶来,而是西学与中国自发的启蒙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汇合的结果。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已运用数学语言并且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

——摘编自冯天输《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