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72
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是各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列举发展经济的八条纲要,即“振兴实业”“鼓励垦牧”、“开发矿产”“提倡征工”“促进工业”“调节消费”“流畅货运”“调查金融”。此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提出了“建设国家挽救国难”的十项措施,目的是为了“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

——摘编自周绍英《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描述评》

材料三: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罗斯福总统在复兴工业方面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他的政策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935年国民政府采取了哪一重大经济决策。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呈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各有哪些?
18-19高一下·江苏·期中
知识点: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改革时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0年苏共中央正式作出决定,在农业方面,为了发展工业,为了使国家能够掌握必需的粮食和农产品,只好通过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在很短时期内,把农村千百年来的个体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国家对集体农庄实行监督、管理和控制。这样,苏联就形成了两种所有制,而国家所有制又得以紧紧控制住集体所有制

——徐春莲《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评价》

材料二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193541日,蒋介石列举发展经济的八条纲要,即“振兴实业”“鼓励垦牧”、“开发矿产”“提倡征工”“促进工业”“调节消费”“流畅货运”“调查金融”。此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提出了“建设国家挽救国难”的十项措施,目的是为了“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

——摘编自周绍英《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描述评》


完成下列任务
(1)据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指出该体制下苏联工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罗斯福总统在复兴工业方面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他的政策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呈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美、苏三国的经济改革有何共同特点?
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改革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苏共中央正式作出决定,在农业方面,为了发展工业,为了使国家能够掌握必需的粮食和农产品,只好通过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在很短时期内,把农村千百年来的个体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国家对集体农庄实行监督、管理和控制。这样,苏联就形成了两种所有制,而国家所有制又得以紧紧控制住集体所有制。

——徐春莲《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评价》

材料二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列举发展经济的八条纲要,即“振兴实业”“鼓励垦牧”、“开发矿产”“提倡征工”“促进工业”“调节消费”“流畅货运”“调查金融”。此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提出了“建设国家挽救国难”的十项措施,目的是为了“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

——摘编自周绍英《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描述评》


(1)据材料一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了怎样的经济体制?分析这一经济体制对苏联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的政策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美、苏三国的经济改革有何共同特点?
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改革时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0年苏共中央正式作出决定,在农业方面,为了发展工业,为了使国家能够掌握必需的粮食和农产品,只好通过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在很短时期内,把农村千百年来的个体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国家对集体农庄实行监督、管理和控制。这样,苏联就形成了两种所有制,而国家所有制又得以紧紧控制住集体所有制。

——徐春莲《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评价》

材料二 1933 年《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列举发展经济的八条纲要,即“振兴实业”“鼓励垦牧”“开发矿产”“提倡征工”“促进工业”“调节消费”“流畅货运”“调查金融”。此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提出了“建设国家挽救国难”的十项措施,目的是“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

——摘编自周绍英《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描述评》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指出该体制下苏联工业、农业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罗斯福总统在复兴工业方面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1935年国民政府采取了哪一重大经济决策。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呈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