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146

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在中国设立分部,全面负责对华宣传。为促进美国战争目标和对华政策目标的实现,战争信息署中国分部通过一系列对华宣传项目,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正在崛起的抗日英雄国度。随着美国对日反攻路线出现变化,在美国决策者的战略构想中,将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国际大国是美国对华宣传的重要工作。此外,战争信息署从西方文明优越论视角,把中国看成是一个贫困落后、亟待用西方制度和技术进行“改造”的典型。……在战争信息署看来,它不但要通过话语力量给予中国人战斗勇气,促进中美合作,还要改变中国人“陈旧”的思想,为国民政府的“改革”引入美国的观念和制度,为战后缔造远东和平培养中国人的大国意识和合作理念。应该指出的是,为了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战争信息署构建的中国形象经过特殊剪裁,没有完全反映中国现实,它体现了美国对中国想象与认知的局限性。

——摘编自王睿恒《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中的中国形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战争信息署宣传的中国形象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战争信息署所宣传的中国形象。
2019·广东·一模
知识点:二战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美国战争信息署成立于1942年6月13日。是罗斯福总统建立的专门负责国内外战争宣传的官方机构。12月31日,战争信息署中国分部在重庆设立,在美新处的对华宣传中,中国被描绘成亚洲抗日的先锋,必将战胜日本、保卫中华。美新处在中国各地播放的宣传电影《中国战事》中,中华文明被描述成“和平的文明”,中国在四千多年历史中“从未发动过征服战争”;抗日战争的爆发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有预谋的征服全世界的野心所致,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被赋予为自由而战的意义,还上升到维护人类普遍福祉的高度。战争信息署刻意回避国民政府军队战斗力差、武器落后的现状,把受过美式训练的士兵作为报道重点,强调中国人用“持久战”打破了日本“闪电战”的策略。在宣传中国人民的战时形象时,美新处还把重点放在为抗战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劳工身上,将中国描绘成全民抗日的英雄国度。到了战争中后期,将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国际大国,将中国描述成战后维待世界集体安全的“四警察”之一,即“四强”之一。

——王睿恒《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中的中国形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战争信息署中国分部设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战争信息署对华宣传“中国形象”的目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