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83年台湾归附后,清廷虽设置一府三县行政机构,但以总兵官、副将等军事官员管理台湾事务。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沈葆桢受命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大臣,他会同福建布政使上《请移驻巡抚折》,提出:台湾官制“宜仿江苏巡抚分驻苏州之例,移福建巡抚驻台而后一举而数善备”。他认为,移驻福建巡抚入台,能够“统属文武,权归一尊”;“有事可以立断”,“以专责成,以经久远”。他强调:“台地向称饶沃,久为异族所垂涎,令虽外患暂平,旁人仍眈眈相视,未雨绸缪之计,正在斯时”;“欲固地险,在得民心;欲得民心,先修吏治、营政”。可以说,沈葆桢移驻福建巡抚入台的提议为中法战争后促成台湾的正式建省奠定了基本思路。

——摘编自黄顺力《晚清海塞防之议与台湾海防地位的衍变》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况指出沈葆桢“移驻福建巡抚入台”提议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沈葆桢治理台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019·全国·一模
知识点:其他人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从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实质内容上看,洋务军用工业与传统的封建官府王业有本质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曾国藩认为,“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但“购买外 洋船炮”以“助剿济远”只能“得纾一时之忧”。中国欲富强,必须“师夷智以造炮 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他领衔奏请,促使清政府派遣第一批留学生出洋深造,并 鼓励中国科学家借鉴外国技术,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发展近代工业。

——摘编自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左宗棠创办的福建船政局所用工人“是从帝国不同的地方招来的”,按需招 用、按劳付酬。船政局在1879年前所造之船“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 实行“协造”制度:实行部分的成本核算,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单位拨付,如所付协银不足生产成本则不予协造。继任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所造的4艘船只改造为商船 来招商运营,借此“广闾阎之生计,节国家之度支”。而李鸿章奏请设立江南机器制 造总局之始,就已经认识到洋机器“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数十年 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曾国藩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福建船政局为例,简析新式军工企业与传统的封建官府工业的异同。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洋务派创办新式军工企业的历史意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沈葆桢,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曾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以琉球船民被杀为由,派兵侵台。沈葆桢临危受命,以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份,驰赴台湾布防设守。为了“驱倭”,他提出“一曰理谕、二曰设防”的原则,撰写文书,对日本侵略者“据理诘之”,并明确告之“中国版图尺寸不敢以与人”。又从各省调回船政轮船30余舰,布防于台湾海峡一线。在政治谈判与军事威慑下最终实现成功驱日。经此危机,沈葆桢认为“台湾孤悬海外,七省以为门户,久为他族所垂诞”,利用办理善后事宜为契机在台采取了一系列“抚番”措施。改革行政制度,由原来的一府四县三斤,增为二府八县四厅,并奏请移福建巡抚驻台;打破“番禁”政策,招募内地人到台湾垦荒;开设义学,亲自编成童谣《训番俚语》,以传统文化教化台湾原住民,并奏请为保卫台湾牺牲者建祠祭祀。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倡购铁甲船,奏准使用机器开采基隆煤矿。沈葆祯对台湾的治理开发,为台湾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摘编自吕宁《开山抚番:沈葆祯台湾防务建设中的重大举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葆祯成功驱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沈葆祯建设台湾的举措。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