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73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之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农业生产上,铁制农具开始出现,牛耕逐渐推广,水利事业发展,这都使农作物产量呈现出上升趋势。技术进步和产量提高增加了公社农民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乃至于多开私田并隐匿其收入,与此同时,耕作“公田”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下降,以至公田荒芜不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社会状况较之西周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由此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1937年11月禾丰造纸厂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抗战胜利后,禾丰又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不景气,处境奄奄一息。1948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8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居,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中国选择了“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的主要表现。
18-19高一·天津蓟州·期中
知识点:小农经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三大改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是各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各有哪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