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困难0.15 引用1 组卷38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重商主义是英国最早的国家干预思想和政策体系。都铎王朝(1485年-1603年)统治时期,经济立法多达250个左右,广泛涉及工农业、工资物价、商业金融、关税和进出口等……金融政策是禁止金银出口,鼓励进口。贸易政策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实行保护关税;还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商品由本国船舶运输,严禁走私和管制价格等。政府逐渐取消地方关税,统一国内市场,维护经济秩序,规范交易行为,包括生产质量标准和规定工资水平,保障廉价劳力供应。政府批准许多特许贸易公司,商人则利用王权进行垄断贸易。当时,几乎所有的工商业领域都受制于非常细致的立法控制以及各行业的自我管制。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晚清重商思想是晚清重要的思潮之一,郑观应指出:“古有四民,商居其末……不知商贾虽为四民之殿,实握四民之纲……商足以富国,岂可视为末位。”马建忠认为“通商而出口货溢于进口货者利,通商而出口货等于进口货亦利,通商而进口货溢于出口货者不利。中国多出一分之货,则外洋少获一分之利……。”陈炽说:“国之所立者政,政之所举者用,用之所需者财,财之所入者税,税之所出者商。今天下商税六千万金,不能保商,何以立国。”较之维新派的理论,洋务派更具实践性,他们自己设厂,自行制造,“以敌洋产”,乃使“彼所售出于我者复有机器制造以绝其销路”。李鸿章“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翼稍分洋商之利“。张之洞于1890年开办湖北织布局,“开织以来,销售甚畅,获利颇丰。”

——摘编自陈爱平《试论晚清重商思想》》

材料三:在时代的巨变面前,晚清国人开始以近代理性思维改造中国社会,体现出时代诉求。然而,近代中国没有一个健康、稳定的政局和一个勇于变革的政府,又始终受到社会的“结构性制约”,重商主义思潮引起的社会效应显得相当有限。虽然社会各界对重商主义思想寄予愿望,试图通过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转型,但效果并不显著,未能跨出划时代的步伐。

——摘编自王敏《晚清重商主义思潮及其社会效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早期重商主义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重商主义与英国重商主义主张上的相同之处,并指出晚清重商主义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重商思想“效果并不显著,未能跨出划时代步伐”的原因。
2019·黑龙江大庆·三模
知识点: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晚清政府由于外患日亟,故改弦易辙,逐步放弃“重农抑商”政策,重商言论成为重要的思潮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系统的重商思想可在早期改良派人士的著作中见到。郑观应指出:“古有四民,商居其末……不知商贾虽为四民之殿,实握四民之纲。……商足以富国,岂可视为末位。”马建忠认为“通商而出口货溢于进口货者利,通商而出口货等于进口货亦利,通商而进口货溢于出口货者不利。中国多出一分之货,则外洋少获一分之利,而吾民得自食一分之力,夺外利从润吾民,无逾于此者矣。”陈炽说:“国之所立者政,政之所举者用,用之所需者财,财之所人者税,税之所出者商。今天下商税六千万金,不能保商,何以立国。较之维新派的理论,洋务派更具实践性,他们自己设厂,自行制造,“以敌洋产”,乃使“彼所售于我者复有机器制造以绝其销路”。李鸿章“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纺造布匹,翼稍分洋商之利”。张之洞于1890年开办湖北织布局,“开织以来,销售甚畅,获利颇丰。”

——摘编自陈爱平《试论晚清重商思想》

材料二 在时代的巨变面前,晚清国人开始以近代理性思维改造中国社会,体现出时代诉求。然而,近代中国没有一个健康、稳定的政局和一个勇于变革的政府,又始终受到社会的“结构性制约”,重商主义思潮引起的社会效应显得相当有限。虽然社会各界对重商主义思潮寄予厚望,试图通过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的转型,但效果并不显著,未能跨出划时代的步伐。

——王敏《晚清重商主义思潮及其社会效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重商思想产生背景与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重商思想“效果并不显著,未能跨出划时代的步伐”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尤其是唐中期以前,政府主要依靠各级大小官吏来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从订立市场价格到检验度量衡、检查商品质量等一系列法规,都是通过管理市场的各级官吏来具体执行。到了宋代,牙人、行人更广泛的参与了政府的市场管理事务。据《大唐六典》载:“食禄之人,不得夺下人之利”。贞观元年,唐太宗下诏规定:“五品以上,不得入市”。五代十国时,各地方藩镇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不少将领、官吏、贵族也利用手中特权经商年利。到了宋代,官僚仍袭其风,经商比较普遍。虽然宋政府屡颁诏令禁止官僚经商,但其强度并不大,执行政策也不认真。正如元祜四年(1089年)左司谏刘安世所讲:“祖宗之制,惟戒从官以上不得广营产业,与民争利,苟非货殖太甚,则是法所不禁。”总而言之,由唐至宋,有关官像经商的法令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摘编自田璐《唐宋市场管理政策探析》

材料二   晚清重商主义的兴起,又同在近代“大变局”条件下人们对“利义观”的新诠释相联系。在重商思潮的冲击下,儒家正统义利观开始在人们心目中逐渐贬值,而求利、致富观念则逐渐占居上风,深入人心,成为时势所趋。晚清重商主义的特点,还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潮,而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行动和经济行为,并体现了清末国家机器的经济法令和政策之中。以1901年开始推行的“新政”改革为契机,清政府开始改弦更张,将过去历代王朝实行约两千年的“重农抑商”政策一变而为“振兴工商实业”政策,在国家权力干预下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重商主义开始由一种思潮和地方经济活动转化官方政策,对中国近代化历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经商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重商主义兴起的背景和历史影响。

英国从前工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时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上半期,英国海外市场集中在安特卫普,路线单一。呢绒出口贸易只有55%掌握在本国商人手中。国内工业品种单一,呢绒和羊毛出口占出口总值的79%。呢绒出口猛增,大量资本和新手涌入这一行业,造成耕地荒废,谷物依赖进口,农村和城市手工业劳动力短缺。到16世纪下半期,呢绒出口衰退,许多人失业,引发社会秩序混乱。处于上升阶段的商人和乡绅意识到,正是他们的市场化行为导致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和混乱,所以他们能够接受国家对他们工商业活动的限制……都铎王朝时期,国家通过实施重商政策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大力促进海外贸易,成立特许商业公司垄断贸易,制定进出口禁令或保护性关税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时逐步消除阻碍国内贸易的种种中世纪羁绊,改变度量衡、币制和税收混乱局面,制定了一系列(手)工业法规来规范生产。

——李新宽《论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阶段性演进》

材料二17世纪,乡绅、律师、小商人、企业主、零售商等作为一个新的阶层迅速崛起。他们积极投身于海外贸易,反对英国特许公司的垄断权,要求经济自由。重商主义者巴本认为:“任何国家制定禁止一切外国货物的法律,都会使其他国家也制定同样的法律,后果将是毁掉一切对外贸易。”光荣革命之后,宪政和法律为私有财产制度和契约性交换规则提供了法律保障系统。市场机制逐步取代国家权力的干预。重商政策的重心转到通过关税保护等间接手段,而不是通过直接干预来培育国内工业的竞争优势。……18世纪中期以后,工场手工业获得极大发展。土地贵族利用他们在议会和政权机构中的地位,继续高举重商主义原则制定有利于本阶级利益的政策。工业资产阶级要求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主题必须是论证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证明它能够无限制地促进财富的增长,但它必须是在经济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杭聪《秩序与进步之间》

材料三到19世纪下半期,自由主义理念超越宗教和政治的光谱,几乎为所有的政治阶层所接受。而自由主义秉持的自由贸易、政治民主等理念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40年代中后期法德工人的年工资为21.1英镑和13.3英镑,同期英国工人工资已达32.6英镑。……然而,19世纪后期,自由主义开始失去原有的势头。这种衰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典自由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哲学在19世纪后期日益扩大的社会危机面前受到了严峻考验。……自由放任政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贫富差距、阶级分化等社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政治和思想领域,自由主义也同时受到老对手保守主义和新兴社会主义的夹击。事实上,即便在古典自由主义最为鼎盛的时期,国家干预活动也从未停滞。整个19世纪后半期英国政府在事实上已经不只局限于维护单纯的自由竞争,而是在逐渐推行以平等和社会保障为主导的社会与经济政策。

——王同彤《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实施重商政策的原因及其在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及其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说明英国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