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78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取消了农业和非农业户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社会稳定和解决人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以便在国民中准确地区分出普通民众和敌视新政权并伺机破坏的敌对分子……公安部与1950年和1951年分别颁布了《关于特种人口的暂行管理办法》《城市户口暂行管理办法》。1958年,公安部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它基本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立现代基础工业,并逐步推进城市现代化的需要。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成因及改革方向》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城乡差距开始缩小,在加上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大量劳动力,要消化这些劳动力,光靠农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农村人口势必要向城市移动和流动。……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关于农民进入城市落户问题的通知》,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市落户。

——摘自《城市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实行户籍制度的意义。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户籍管理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18-19高一下·河北张家口·期中
知识点:国民经济恢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恢复国民经济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而最重要关键的莫过于维持新生的政权问题。1950年,公安系统在内部颁发了《特种人口管理暂行办法(草案)》。1951年,公安部制定并颁布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建国以后最早的一个户籍法规。1953年新中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同时,为了保障重工业发展战略的优先实施,也使统计人口日益成为必要。1958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日渐形成的城乡有别的户口登记制度与限制迁移制度固定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通过,标志着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确立。

——摘编自扈立家《中国户籍制度创新与农村城市化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历程(节选)

时间事件
1984中共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带口粮在城镇落户。
1985公安部出台《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实行暂住证制度。
1992公安部发出通知,决定在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制度,以解决要求进入城镇落户的农民过多与全国统一的计划进城指标过少之间的矛盾。
1997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意见的通知》,开始放松小城镇的落户限制,人口流迁的许可放松与证件管理模式共存。
1998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母自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等等。

——摘编自王海光《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形成与沿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户籍制度建立的原因及特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而最重要关键的莫过于维持新生的政权问题。1950年,公安系统在内部颁发了《特种人口管理暂行办法(草案)》。1951年,公安部制定并颁布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建国以后最早的一个户籍法规。1953年新中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同时,为了保障重工业发展战略的优先实施,也使统计人口日益成为必要。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日渐形成的城乡有别的户口登记制度与限制迁移制度固定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通过,标志着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确立。

——摘编自扈立家《中国户籍制度创新与农村城市化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历程(节选)

时间事件
1984年中共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带口粮在城镇落户。
1985年公安部出台《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实行暂住证制度。
1992年公安部发出通知,决定在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制度,以解决要求进入城镇落户的农民过多与全国统一的计划进城指标过少之间的矛盾。
1997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意见的通知》,开始放松小城镇的落户限制,人口流迁的许可放松与证件管理模式共存。
1998年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母自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等等。

——摘编自王海光《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形成与沿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户籍制度建立的原因及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改革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1951年7月16日,公安部公布《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户口管理条例,基本统一了全国城市的户口登记制度。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奠定了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基本格局。198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户籍严控制度开始松动。通知规定,农民可以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并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1985年7月,公安部颁布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决定对流动人口实行《暂住证》《寄住证》制度,允许暂住人口在城镇居留,1998年8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当前户籍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主要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志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投靠子女的老人可以在城市落户;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落户。户籍制度进一步松动。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宣告中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当代中国户籍改革的阶段。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户籍改革变化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