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20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白银的跨大陆流动大潮中,中国和欧洲的金银比价差距是一个主要动力。中国金银比价一直高于欧洲,早年是1:3甚至更低,明初大概是1:6~1:5,随后1:8~1:7,直到清代仍高于欧洲,欧洲中世纪一般是1:14~1:10,甚至更高(按照美国经济史学家汉密尔顿1934年的数据,1643~1650年金银比价为1:15.45)地理大发现引爆了全球化狂潮。根据学者德科民(DeComyn)的计算,1571~1821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银子共计4亿比索,其他中1/4~1/2注入中国。白银的注入,不仅使元之后历朝帝一屡次禁银的努力付诸东流,也使得中国经济加速货币化,无意间进入全球化搅拌之中。

——徐瑾《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材料二   诸大陆这一经济上的一体化导致了全球生产率的惊人增长。1860年至1913年间,世界工业总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1851年至1913年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1倍。正如所预料的那样,欧洲在这一经济腾飞中得益最多。虽然得不到有关全球化状况的统计数字,但据一位经济学家估计,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生活水平是欧洲宗主国生活水平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更加准确的说,我们知道,英国在19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中其生活费用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在这同一时期内,工资却略略增长了5%,从而使生活水平提高了35%以上。西欧其他国家这些年间也取得了类似的进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从1929年到1933年,各国之间展开货币战、贸易战,使危机一发不可控制。各国货币金融缺乏一种协调机制,各国只根据本国经济决定货币政策,从来没有在国际货币制度和规则方面进行过合作和协商。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利益冲突不可避免,矛盾越来越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与贸易战有关。

——摘编自据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界白银流动的原因,并指出这种流动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的共识。
2019·河南郑州·模拟预测
知识点:布雷顿森林会议关贸总协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 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较关键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里,地理大发现揭示了新大陆的存在,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构成了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散……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欧洲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织品……另一原因,在于(欧洲)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白银的跨大陆流动大潮中,中国和欧洲的金银比价差距是一个主要动力。中国金银比价长期高于欧洲,早年是1:3甚至更低,明初大概是1:6- 1:5,随后到1:8-1:7,直到清代仍旧高于欧洲,欧洲中世纪一般是1:14-1:10,甚至更高。按照美国经济史学家汉密尔顿1934年的数据,1643-1650年金银比价为1:15.45。地理大发现引爆了全球化。根据学者德科民的统计:1571-1821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银子共计4亿比索,其中的1/2流入中国。白银的流入,不仅使元之后历朝帝王屡次禁银的努力付诸东流,也使得中国经济加速货币化,无意间进入全球化搅拌之中。

——据徐瑾《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界白银流动的原因,并指出这种流动带来的影响。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地理大发现引爆了全球化。根据学者德科民(DeComyn)的统计,15711821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银子共计4亿比索,其中的1/4——1/2流入中国。白银的流入,不仅使元之后历朝帝王屡次禁银的努力付诸东流,也使得中国经济加速货币化,无意间进入全球化搅拌之中。

——徐瑾《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材料三:从1920年到1933年,各国之间展开货币战、贸易战,使危机一发不可控制。各国货币金融缺乏一种协调机制,各国只根据本国经济决定货币政策,从来没有在国际货币制度和规则方面进行过合作和协商。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利益冲突不可避免,矛盾越来越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与贸易战有关。

——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兴起的主要条件,归纳“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