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73
中央行政机构的变革与政治体制密切相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三公”指三个高位官职,丞相为一人时,丞相是三公之一;丞相一分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三公无论怎么变化,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有议政权,但无决策权,唐朝的“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是机构设置的概念。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运行机制,叫“三省制”,三省机关从不同角度参与最高决策,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览政务,公布法律

第三十一条     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并得使发布之

第三十二条   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海陆军队

第三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选自《近代史史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与秦汉三公制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制取代三公制对于国家行政运行机制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行使中央行政权的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政治体制及其历史价值。
18-19高二·浙江湖州·期中
知识点: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通观中国古代,制度是在不断变化、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三公”指三个高位官职。丞相为一人时,丞相是三公之一;丞相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三公无论怎么变化,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有议政权,但无决策权。唐朝的“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是机构设置的概念。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运机制,叫“三省制”。三省机关从不同角度参与最高决策,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三省制如何继承了秦汉三公制?唐代三省制有何创新?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选举”可以说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来选择治理者,或者说是以“贤”选“贤”。……西汉时岁举和特举“贤良方正”“明法”诸科并行,地方官掌握着较大的选举权。魏晋时代,实际选举权掌握在豪门世家手中。唐代选举权收归中央,士民可以自由投考。宋代通过锁院、糊名、誊录等方式形成“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北宋入宋史的官员有1%来自寒族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汉到唐宋时期“选举”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通观古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往往是复杂、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时期“三公”指三个高位官职。丞相为一人时,丞相是三公之一;丞相一分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三公无论怎么变化,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有议政权,但无决策权。唐朝的“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是机构设置的概念。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运机制,叫“三省制”。三省机关从不同角度参与最高决策,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时间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
1901年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6年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三省制如何继承了秦汉三公制?唐代三省制有何创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末中央机构改革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