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106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士),1583年来到广东,1601年到北京并长期定居,直至逝世。他穿儒服,钻研儒家典籍,交好王公贵族、朝廷官员,和李贽、徐光启是好友。在礼仪制度上他认为祭祖是中国人维系孝道的习俗,敬孔是“为了感谢孔子传下来的崇高学说”,与基督教并不冲突。这减少了“西学东渐”的障碍。

他留下中文著作二十多种。他还“以科学传教”,留下《山海舆地全图》,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等,对于缺乏公理化、系统化、符号化等科学体系的中国士大夫来说确实具有解放的意义。徐光启、李之藻等人既信教,又传扬西方科学和文化思想。

明末,以利玛窦为核心的来华传教士,带来了广泛的西学知识,也把中国的儒学、科技等介绍回欧洲,受到了启蒙思想家们的赞誉和推崇,甚至以儒学反对神权和专制。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能长期在中国停留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18-19高二下·辽宁沈阳·期中
知识点:其他人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西学东渐史上,利玛窦(1552-1610年)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为了在中国顺利进行传教事业,他易儒服,按士大夫礼节行事,频繁与中国士大夫交友,逐渐融入中国主流社会,得以跻身士林。长期在中国生活的经历,使他精通了汉语。他用汉语编写《天主实义》和《交友论》,阐释基督教神学和伦理思想。他和著名士大夫,科学家徐光启译出《几何原本》前6卷。他还传授欧洲天文学知识。不仅如此,他还是西方音乐、绘画和钟表制作技术最早的推介人。利玛窦制作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先后被十二次刻印。而且问世后不久也被介绍到了日本。该地图使得日本人传统的崇拜中国的“慕夏”观念因此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对日本地理学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至今,日本仍称17世纪至18世纪的地图为利玛窦系地图。

1615年出版的《利玛窦中国札记》,详尽准确概括了中国文化的特征,轰动欧洲,代替《马可·波罗游记》成为欧洲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读物。日本学者平川估弘称利玛窦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诸种学艺和中国四书五经等古典学问于一身的巨人”。

——摘编自余一尘《利玛窦: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玛窦能够在中国传教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利玛窦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世纪很多西欧天主教的传教士经由海路来华,真正在中国打开局面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1582年来到中国,他采取了较为明智的办法传教。首先,争取上层官僚、士大夫和皇帝的支持。1601年利玛窦到北京,明神宗召见了利玛窦,破例允许他在北京居留传教,礼部尚书徐光启、工部员外郎李之藻等均与利玛窦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玛窦采取中国习俗进行传教的方式。他穿儒服,习华语,研究中国典籍和社会风俗,尊重中国人的尊孔习惯和纲常伦理。利玛窦还采取以学术为媒介,借助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艺术等方式传教。他在北京参与译书修历、绘制地图、传教等活动,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同时,在中国奉公守法,为朝廷,为官府勤劳服务,坚持与官府和民众保持友好关系。利玛窦等采用的天主教儒学化的传教方式,被康熙命名为“利玛窦规矩”。利玛窦之后,耶稣会传教士中影响最大的是德意志人汤若望和比利时人南怀仁。综观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播的西方学术,有欧洲古典科技知识和学术思想,还有近代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徐光启认为这些西方学术“是格物穷理之学”。西学启发了中国思想界,促使中国思想家重新审视中国文化,提出了具有近代特征的思想命题。李贽的人类天赋平等思想或从天主教教义中得到某些启发。黄宗羲系统研究了传教士介绍的西方学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类似孟德斯鸠表述的权力制衡思想和民本思想。

——摘编自吴乃华《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西方传教士在华的传教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利玛窦规矩”对国际文化交往的借鉴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