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政给美国宪政带来的……主要后果,是把总统这一职务转化为实际上永久性的应急政府的工具。10933年(之后的)六年中,(罗斯福)共有35次都以“紧急状态”、“危机”或“国家危险”为由,将自己的立法和行政行为合法化。1939年,作为反对行政权力的一种反应,美国参议院要求司法部长列数总统权力时,才真正意识到包括一战以来的一百多条法令早已赋予总统宣布国家紧状态的权力。………冷战时,美国总统越来多地援用国家安全使自己的行动合法化。总之,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胆运用美国宪法为自己的权威服务的总统,他充分利用了“大危机”的“有利”形势,在各州、各个社会、经济集团,特别是顽固的州权主义者面对如此困境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之际,不失时机地通过了一系列美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集权化法律。

——摘自陈其《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和现象——以“罗斯福政”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新政期间美国宪政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宪政新变化的影响。
2019·辽宁葫芦岛·二模
知识点:其他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新政的实施过程中,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彼此制衡的宪政原则产生了理念、技术层面、甚至是结构上的重要变化。……通过新政,总统的行政权力通过“紧急状态”发挥了更加自由的、合法化的运用;罗斯福积极干预甚至控制立法,频繁使用否决权,几乎“扮演着议长的角色”国会作为立法机构一方面由于行政权力的增强,另一方面因为特定条件下的社会压力和民心所向,其独立性有所减弱。比如,在1933年到1943年之间国会通过的重大立法,几乎都不是国会创始的;最高法院的功能也因顺应时代要求和舆论氛围,更多地从客观现实需要而不是传统的“法理”出发来掣时行政权和立法权:在对联邦主义的诠释上、在处理联邦与州的关系时,开始更多地倾向于联邦政府。

——陈其《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和现象——以“罗斯福新政”为例》

材料二美国各级政府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在1900年大约为7%,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支出比例为3:1:6。1932年各级政府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7%,三级政府支出比例为3:2:5。新政扩大了政府在经济社会事务中的职能,政府收入相应扩大,1938年各级政府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0%,三级政府的支出比例为4:2:4。

其后的几十年中,政府职能不断扩大,联邦政府职能不断加强,到共和党总统里根执政的最后一年即1988年,美国政府收入和支出占GDP的比例分别达到34.8%和37.6%,三级政府的支出比例大致为6:2:2。其后政府收入和支出占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3%-37%之间,三级政府支出比例大致为5:2.5:2.5。

——高世楫张军扩《罗斯福新政及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的国家权力结构和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这些变化?

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二: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
(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结果出现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

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二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有何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明这两次判决的不同目的。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