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5
有学者在评价宋朝时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作为最高领导,看问题不免带有很大个人色彩;宰相代表政府官僚机构,一般强调要按制度办事遵循官僚机构的运行规律。所以双方的冲突时有发生。宋代为了削弱相权,中央曾增设“参知政事”,同时设置枢密院、三司,形成“三权鼎立”的局面。

——改编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我国的四大发明,到宋代已全面成熟。……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用来印刷佛经、书籍。宋时雕版印刷已十分精致,流传至今的许多精美的宋版书都是雕版印刷的。宋代印刷术上的更大成就是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这种印刷技术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然后把许多字固定在一铁板上,用来印刷,可反复使用,简便易行。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中央官制形成“三权鼎立”局面的表现,并分析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写出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及其年代(或年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的意义。
18-19高一下·浙江温州·期中
知识点: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宋元科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世纪初的唐朝,内部组织结构按照当时的标准来看,近于至善,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这种体系与后世西洋所谓的“互相制衡”截然不同,不论唐太宗如何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地成为一种专制体制。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皇帝作为最高领导,看问题不免带有很大个人色彩;宰相代表政府官僚机构,一般强调要按制度办事,要遵循官僚机构的运行规律。所以双方的冲突时有发生。宋代为了削弱相权,中央曾增设“参知政事”,同时设置枢密院、三司,形成“三权鼎立”的局面。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明前期由于皇帝都比较勤勉政事,内阁还只是作为一个“垂询”机构,同时为了避免内阁专权,成祖时期规定阁臣不得设立宫署,不得专制诸司。阁臣的品位很低甚至不如个外省的知府。更不用说节制六部的尚书了。但是到了明仁宗朝的时候就发生了变化,内阁的职权和地位得到快速发展,其位高权重丝毫不亚于隋唐时期的宰相,《明史》载:“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太)保、(太)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摘编自徐德亮《浅析明朝的内阁制度及其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中央官制形成“三权鼎立”局面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代阁臣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中国古代印刷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为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北宋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布衣毕异以胶泥刻字,用火烧坚,制作众多的泥活字,并在带框的铁板内排字成页,加热铁板上的“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以固定活字字模,再压平字面,即可以刷墨印纸。若只印刷少量书籍的话,这种方法并不算简易,若印刷成千上万本书籍,出书的速度就相当的快速。

——摘编自张秀民《中国印刷史》

材料二   就一般的书籍出版来说,传统的汉文活字印刷技术要求高,印版难以保存,相对雕版印刷尚无全面优势,长期处于次要地位。自唐代至清末,中国一直以雕版印刷为主,雕版印刷术对传承典籍与文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雕版印刷术还传播到朝鲜、越南、琉球、日本以及中亚和欧洲,促进了世界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19世纪后期,西方近代石印、铅印技术传入我国后,传统的雕版和活字版逐渐被取代,汉文活字印刷实现了技术突破,铅字排版印刷在20世纪占据了主导地位。

——摘编自钱存利、郑如斯《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


阅读上述二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印刷科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期我国古代印刷术发展落后的原因。
【印刷术与古代中国传统科技】

材料一   初唐时期佛教、道教盛行,人们需要大量的宗教经典和宗教画像……雕版印刷术应运而生。……制方法则是受到了拓印的启示。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的出现和完善使得教育得到了发展,还有科举考试自身带来的特定文献复制需求,都促进了印刷出版业的大规模发展。至五代、宋代时期,雕版印书进入了快速发展和完全成熟的时期,出现了官府刻书和学者私家刻书,刻书的范围大大增加,书籍印制量很大。

——李凤华《踏“印”寻源-从中国古代印刷术谈起》

材料二   庆历中有布衣毕异,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己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备,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三   北宋毕异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直至明朝时期仍未推广。从印刷品的流通欲望与范围来看,是因为古代中国书籍出版内容主要是历书、农书等工具书和儒家经史子集等经典(而且,这些书籍一旦雕刻成版,“易成、难毁、节费、便藏”,且雕版技术已有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工艺……尽管科举考试之后,读书人进一步增多,但印刷品往往局限于科举范围之内。而且作为世界另一半的女性自古就被排斥在才识之外。

——摘编自李瑞娜《毕异与古登堡为何无法对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雕版印刷术盛行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活字印刷术相比雕版印刷术的优点,并分析材料三中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