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及其后代儒家学着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材料三   唯天子受命干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这样的润色对儒学的地位带来怎样的变化?

材料五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简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材料六   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提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

——《新文化运动史料集》


(4)归纳材料六中的观点并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17-18高二上·四川成都·期中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