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99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署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1906——1908年,清政府更定刑名,删除凌迟、枭首、戳尸等酷刑,完成了《大清新刑律》的制定,并预定1913年开始实行。新刑律以“折中各国之良规,又不戾乎我国历史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并采用西方国家法律中的缓刑和假释制度。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转型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司法改革的特点并从社会转型角度加以评价。
2019·广东深圳·二模
知识点: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0年以后西方各国与清政府重订条约,清政府力争撤销领事裁判权,而列强藉口中国法制不完善、太落后,不能保障其国民利益拒不同意。中国此时对国际法有所了解,知道主权的重要性,因而也不相让。1901年中国第一次表示要进行法制改革,1903年清政府设立修订法律馆,先后译出了德、日、法等国的法律,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制定新法的工作。

——摘编自高其才《领事裁判权与近代中国法制变革》

材料二已从1906到1908年在日本顾问冈田的帮助下,更定刑名,删除凌迟、袅首、戮尸等酷刑,完成了《大清新刑律》并预定1913年实行。它以“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此外还未用西方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犹豫制定(缓刑)和假释制度等。

“往昔律书体裁最专属刑事,而军事、民事、商事以及诉讼等项错综其间”。沈家本主张应“随乎时运之递迁”而改革法律结构,制定《大清民律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等部门法与单行法规,但大多因清朝灭亡而未及颁行。

“政刑之权丛于一人之身”。沈家本认为“东西各国宪政之萌芽,俱本于司法之独立。”1907年在法部的主持下,创设审判厅于东三省,并试办于直隶、江苏两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内容并加以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三   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力的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转型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